整治官員朋友圈可能的風險
調查顯示,公權力私化與權力的濫用,是人脈關系可能帶來的最大風險(33.8%),其次依次為被人情關系影響正常工作(25.3%)、通過人脈關系獲取私利(23.0%)和形成腐敗的利益同盟(17.8%)。
可通融可不通融的灰色地帶應越來越小。在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等方面,若規章制度不夠清晰、明確,給個人發揮留有余地,無異于給官員的違法行為提供了通道。完善官員選拔機制,健全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杜絕制度執行的灰色地帶和私人空間,有助于從根源上遏制官員人脈的不當應用。只有制度完善了,官員朋友圈之間的互動才能回歸正常途徑,發揮正面作用。若繼續任由官員朋友圈向利益圈轉換的擴散,不僅不利于官員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利于優秀干部的合理晉升和能力不足者的及時淘汰,也會給群眾留下極為惡劣的印象,削弱他們對黨和國家的信心,這樣的后果是我們都不希望看到的。
官場生態需要凈化,警惕官場裹挾。官場上結交關系、拉幫結派的風氣依然存在,有不少官員抱怨過,工作中不結交關系會被同僚排斥。若是專注于工作,不參與進官場各種朋友圈、工作圈,不僅面臨著被孤立、難以升遷的問題,在開展工作時也會遇到諸多障礙。久而久之,原本存在于部分官員身上的違法越權行為,就會逐漸蔓延到整個官場,而潔身自好、清正廉潔的官員也會被這股不良風氣裹挾。因此,要深究官場上的各種朋友圈涉及的腐敗違紀等問題,治理官場生態,實現官場生態風清氣正,實現官員對人脈的正當利用,讓所有官員做到居其位,安其職,盡其誠而不逾其度。
(執筆:董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