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人民論壇網·國家治理網> 前沿理論> 正文

以居委會改革提升社區自治能力(2)

居民自治的組織和人力資源結構需要改革與發展

居委會黨支部、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會議、居委會、居委會工作委員會、社區工作者、居民小組,構成了居民自治基本的組織結構。需要從組織力量方面科學規定相關組織的負責人,保障居委會黨支部成員來自居民自治組織,成為居民自治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居民大會或居民代表會議是居民自治的決策組織,要通過居民自治的法律、法規,規范其職權、議事方式、會期等。居委會和居委會工作委員會是居民自治的執行機構,其中居委會是執行層面的決策和協調組織,居委會工作委員會是專業性執行機構,分工負責居民自治的各類事項。

從長遠的改革方向和趨勢看,社區工作者的職業收入3(工資、獎金、社會保障和福利)應該主要來自社會組織的自籌資金。但由于居民自治要承擔街道、鄉鎮政府所委托的公共管制和公共服務事項,財政撥款可以成為其部分獎金的來源。另一方面,需要研究和落實政策,使在社會組織就業的勞動者,與在公共部門就業(包括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兩類)、在企業部門就業的勞動者一樣,在失業、社會保障、退休、養老等方面,享受公平的制度安排。

從地方實踐上看,上海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規定,在居民區工作的社區工作者,主要負責落實居委會所承擔上級政府委托的公共管制和公共服務職能事項,因此其職業收入主要來自財政撥款。根據崗位特點、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建立社區工作者崗位等級序列。按照人均收入高于上年全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標準,合理設定薪酬標準,建立與崗位等級和績效考核相關的薪酬體系。

居民小組是居民自治的組織基礎

俗話說,近鄰勝遠親。居民小組是按照鄰近居民原則建立的,鄰近居民最了解居民自治事務的需求;左鄰右舍互助最具有居民自治的動力(第三部門產品區別于公共產品、私人產品的主要特征是它來自于社會組織內部成員的互助),它能在較大程度上實現傳統鄰里生活中居民之間親近感情的回歸。大部分的居民自治事務是在居民小組范圍內開展的;跨居民小組之間的居民自治事務的活躍程度,也取決于居民小組自治的活力。居民小組自治事務搞活了,居委會和居民自治事務就搞活了。居民是居委會組織結構中的細胞,居民自治的活力,歸根到底來源于每位居民的積極參與。

黨員有義務在居民自治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有義務在工作單位的黨組織生活會中匯報社區黨員義務履行的情況。一定年齡段且身體健康的退休職工是積極參與居民自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宜更大范圍地發動他們參與,同時適度控制他們的工作量,以保持健康養老與適當參與居民自治活動的平衡。并且要注意發揮他們個人的特長,適應居委會不同類別的工作委員會和居民自治活動的需要。學生是參與居民自治的生力軍。可以結合學校教學計劃對學生作出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活動的要求,發揮他們在居民自治事務中的作用,培養他們關心公益事業的愿望和能力。

明確各類社會組織的職權和事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適合由社會組織提供的公共服務和解決的事項,交由社會組織承擔。”“重點培育和優先發展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應通過地方性法規、地方行政規章或政府行政文件,劃分街道辦事處各部門(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工作者、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各自的職權,厘清居委會依法協助行政事務、居委會購買政府公共服務、居委會協助社區工作者各自的邊界。

在社區衛生服務方面,簡易門診、家庭病床醫護、社區醫生與居民契約服務關系登記、婦幼保健登記、居民計劃生育登記、衛生防疫技術處理、居民重特大疾病登記等事項,屬于社區衛生室的職權;家庭病床照料、重特大疾病照料、計劃生育政策宣傳、衛生防疫現場隔離等,屬于居委會協助行政事務、購買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在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方面,購買圖書、設立社區圖書室等,屬于社區文化活動室的職權;管理社區文化活動室、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等,是居委會購買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在社區勞動和社會保障方面,失業或待業登記、發放待業保險金或失業救濟金、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等,是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職權;組織就業技能培訓、宣傳和解釋勞動和社會保障有關政策、傳遞人才招聘市場或就業崗位信息等,屬于社區工作者的職權;對待業或失業的居民在生活方面給予關心、安排待業或失業居民在社區臨時就業等,屬于居委會協助行政事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在扶助弱勢群體方面,給收入在低保線以下的居民發放貧困救濟金、給軍烈屬、殘疾人發放節日慰問金等,屬于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職權;對處于困境的兒童給予生活方面的照料、心理輔導、與學校老師互相配合促進他們堅持學習,是居委會購買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在社會治安方面,辦理居住證是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職權;指導和督促在社區接受矯正的人員,是社區工作者的職權;關愛社區失足青少年的學業、就業和生活,屬于居委會協助行政事務、購買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在養老方面,對孤老、殘疾老人等發放臨時救濟金、節日慰問金,是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職權;辦托老班、老人食堂等,屬于居委會購買公共服務方面具有的職權。

(本文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公共行政系教授、博導)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李習林
標簽: 居委會   自治   能力   改革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