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已經成為國家治理體系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城市的數量不斷攀升,城市規模不斷擴張,城市人口不斷增加。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截至2014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達749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 。據估計,未來中國還將有幾億人要進入城市工作生活,城市治理將在國家治理體系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隨著信息化、網絡化的不斷發展和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城市系統的運行管理越來越復雜,對城市治理的要求亦越來越高。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安全、宜居,其根本的出路在于良好的城市治理。但當前我國城市仍處在粗放型發展階段,城市治理的重要性并沒有得到各級政府、科研機構和社會各界足夠的重視,各種城市問題頻繁發生,給國家財產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了較大威脅。本文旨在系統梳理城市治理的問題及成因,厘清城市治理的思路,促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當前中國城市治理存在的突出問題
所謂“城市治理”,是指在城市黨委、政府的主導下,政府部門、專業機構、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城市市民等主體依照國家法律和相關規則共同參與城市公共事務管理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黨委、政府的領導是否到位,政府部門的服務管理是否完善,專業機構的資質、數量和服務水平是否滿足需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城市市民等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發揮,城市治理的法律法規是否完善等等,都會影響甚至制約城市治理的成效。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的管理和服務水平總體上不斷提升,但與發達國家的城市治理水平相比,我國城市治理的格局仍未完全形成,城市治理成效仍然偏低,城市治理領域依然存在著諸多突出問題。
黨委、政府對城市治理重要性的認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城市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重要內容,無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對象。但長期以來,我國不少城市的黨委、政府在單方面追求GDP增長的傳統政績觀的促使下,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比較重視,對城市的管理服務特別是城市治理的戰略性地位重視不夠,對其研究、設計、決策、指導、投入和監督也不夠。“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城市治理格局尚未完善,導致城市各類問題和安全事故頻頻發生,直接影響和制約了我國城市化質量的提升。
政府部門的服務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優化
在傳統的城鄉二元管理體制的制約下,大多數城市政府部門的服務管理難以及時應對城市化快速推進和城市人口特別是流動人口快速增長的形勢,尤其體現在城鄉結合部的管理滯后和流動人口難以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務上。城市各級政府部門的機構設置、人員編制、財政投入、工作方式等基本沿襲以往按照本地戶籍人口的一定比例配置的思路。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和對服務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長,城市政府普遍存在著部門設置不匹配、人員編制不完善,財政投入不合理、服務管理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這些與廣大市民及社會各界快速增長的服務管理需求存在著較大差距。公共服務不夠細致,服務標準偏低,管理工作不太到位,對社會和行業的監管存在著一些漏洞和空白,服務管理資源局部過密和局部匱乏等現象并存,資源重復浪費和資源極度缺乏同時出現。城市服務管理工作明顯滯后于社會的需求,導致一些市民對政府部門存在著“用不上、用不著、沒有用”等看法,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廣大市民對政府部門的認同感和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