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對于有著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中國而言,法治建設永遠是傳統與現代融合、內生與外生并蓄的有機過程。這也就決定了,在以法治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中,明確法治在現代國家治理體系中所扮演的角色意義重大。這同時也意味著,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將法治的“共性”與中國的實際緊密結合,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秶抑卫怼分芸匮?位知名專家,圍繞法治中國建設的內在機理、怎樣實現法治與德治的耦合并用,以及如何以法治為現代國家治理形態鑄模展開深入探討。
專家語粹
♦法治應該是“語境性”、“情境性”的;或許文本上的“法治”可以照搬照抄,但現實中的“法治”必定根基于特定的歷史、社會和政治背景。
♦即使是在最宏大的政治敘事中, 法治也只被務實地認為是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重要但非唯一途徑, “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成了定式化的強調。
♦在現代文明社會,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能夠有效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范人們行為的社會規范,當屬法律和道德。正如《決定》所指出的,“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客觀上要求國家和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與普惠性。而法律和道德作用的耦合并用正好反映了這種客觀要求。
♦深化法治內涵以及人民與法治關系的理解,將使法治意識轉化為一種價值和精神力量貫穿于國家治理形態之中,使依法治國獲得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雙重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