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組十年,龍煤集團回到了原點。
十年前,黑龍江省為謀求能源大省,啟動了龍煤集團的重組,將當時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4個國有重點煤礦的資產進行戰略性整合。在重組過程中,龍煤集團通過清產核資核銷了54億元的資產損失,還通過人員分流等方式甩掉了一大批“包袱”。然而,十年過去了,龍煤集團沒有實現當年重組時的宏圖偉志,持續下跌的煤炭價格對被虧損和斷貸“雙殺”的龍煤集團來說是雪上加霜,今年前四個月,龍煤集團出現了更加嚴重的虧損,虧損總額達到22億元。
如今,虧損嚴重、職工薪酬發放都成問題的龍煤集團等來了地方政府的救援,黑龍江省政府啟動了“打包”救援措施,其中包括30億元的直接“輸血”。
欠薪8億
作為黑龍江省屬最大國有企業,同時也是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煤炭企業,在冊職工24.8萬人,因此龍煤集團在黑龍江省內的地位不言而喻。
龍煤集團下設有12個子公司,主要包括黑龍江龍煤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煤股份”),以及雞西、鶴崗、雙鴨山、七臺河4個礦業集團(存續企業),另外的資產還有新疆能源公司、瑞隆公司以及盛安民爆、地質勘探、機械裝備、工程設計、礦山建設5個專業化公司。其中,2008年6月劃撥到龍煤集團旗下的龍煤股份是整個集團的核心資產,其2013年的營業收入能占到集團總收入的七成左右。
2013年,龍煤集團整體虧損23.4億元。除去外部市場原因,龍煤集團自身因素則顯得更加“沉重”。龍煤集團稱,公司的產品結構對精煤生產依賴程度較高,但精煤價格卻連續下降;再者,由于公司礦井生產年限較長,多數礦井受地質災害威脅較重,安全投入增多;此外,公司歷史形成人員多,人工成本負擔較重,再加上企業承擔的辦社會負擔重,2013年支出達到16.3億元。
鑒于去年的經營虧損,龍煤集團宣稱將從內部及外部兩方面抓好2014年各項工作,改善財務狀況,提高運行質量,并提出多達15項改進措施。
不過,龍煤集團提出的扭虧措施效果并未顯現。今年一季度,其再度虧損16.22億元,而且虧損還在持續加大。《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龍煤集團今年前4個月已虧損22億元。這也就意味著僅4月份,龍煤集團就虧損了5.78億元。
不僅如此,龍煤集團的資產負債率也持續高企。截至4月末,其資產負債率超過了80%,大幅超過國內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平均64.9%的負債水平。
對于龍煤集團員工來說,企業虧損嚴重,拖發工資或者不發工資已經成為“家常便飯”。龍煤集團雙鴨山分公司一位員工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雙鴨山分公司自2013年年中開始拖欠下屬各煤礦工資,停發各項生產、安全獎勵。
“工資按百分比發放,累計已拖欠近兩年,井下一線生產工人平均每個月工資不足2000元,地面人員平均工資不足1000元,去年應該就發的取暖費用至今仍沒有發。”上述員工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