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接地氣”的政府運作擴大政治參與
新加坡政府通過制度建設,保證“執政”深入到社會的最基層。其中,選舉和議會的作用最為關鍵。一方面,議員的選舉在各個選區中定期、公開進行;另一方面,議員在選區中設置辦公室,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接受選民的訪問,聆聽選民對各種政治、社會、經濟問題的意見和反饋,并通過議會代表將這些意見及時地轉達給各級政府,以定期“問責”包括總理在內的各級政府官員的方式,敦促政府拿出解決辦法。議會期間,議員們也根據自己選區中選民的利益和意愿,積極參與政策的制定和對政府的問責。這樣,政府在執政過程中始終與社會緊密聯系,保持高度的“接地氣”。這十分值得借鑒。
值得關注的是,新加坡自建國以來,人民行動黨的黨員身份始終是保密的。上自總理,下自基層干部,黨員身份從不對外公布,黨的各項活動也以秘密形式進行。正如一些人所批評的那樣,這一做法保持了執政黨“政治活動隱秘性”。但是,其根本目的,恰恰是將執政黨變成執政過程中的隱身人,從而凸顯法律和政府在施政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而執政黨的主張和作用則“隱性”地貫徹于政府的各項功能和法律的實施當中,最大程度上避免了執政黨用生硬的政治手段獲取自己的利益。同時,由于執政黨黨員身份的保密,使得利用執政黨謀取特權的活動很難有效進行,制約了特權利益集團依賴執政黨謀求發展的沖動。當然,這樣的措施也有它的負面影響。但總的看來,其維護政府獨立形象、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良苦用心,取得了積極的效果。
畢竟,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其政府規模較小、各階層利益趨同、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相對劃一、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從政策制定、實施到政府行為,它的經驗都很難為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所用。中國除了政府/官僚體系規模龐大復雜之外,更重要的是全國各地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發展水平差異巨大,如完全照搬新加坡經驗,治理的協同成本將高得難以承受。但是,新加坡在法制的基礎上,通過制度化確保了經濟發展的長期穩定、政治運作的民主機制、人才管理中的有序競爭、政治參與的理性進取、反腐機制的獨立公正、執政過程的聯通“地氣”。這為其政治的長期穩定和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制度上的基礎。凡此種種,都十分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