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原創精品 > 重大問題研究 > 中國戰略 > 正文

中國經濟未來十年內的最大挑戰(2)

但由于我們過去過分地注重GDP的增長,過分地強調投資,也就帶來了一些負作用:

1、投資里有水分。投資里水分有三種:第一種是有害的,豆腐渣工程,建的時候有GDP,垮的時候你再修它還有GDP,這個GDP不是有害的嗎?第二種是無效的,建的時候是GDP,建成以后不能投產了,不能投產就不能繼續產生GDP,就等于擱那兒了。第三種是低效的,就是說你建的時候有GDP,建成以后你的運轉費用不足以收回你的投資,只好政府去補貼。這三種都是GDP的水分,所以,我們在這個周期里7至8%的增長是要踏踏實實的增長,否則即便GDP達到10%又有何用?

2、過度地依賴投資會造成類似于吸鴉片的情況,越吸越上癮。假如說一個項目里,占GDP里有10%的水分,第二年再增長GDP,得把這10%的水分補上,他的投資就得不僅僅造成第二年要增長1%,第二年要比第一年高1%,但投資增長絕對不只是1%,因為要補上前面沒有產生效益的GDP,所以,投資的增長要超過GDP的增長。大家都學過發展方程式、新古典主義經濟學,按照索羅的公式,那是很粗淺的,但是從中可以看得出來,投資增長速度絕對不應該高于GDP的一倍,不過近年來,投資增長速度都高于GDP的一倍,說明這投資的效益太差了。但由于它能拉動GDP增長,所以大家還是使勁地去追求。3、過度地投資會擠出技術進步。因為熱衷于去投資,對怎么樣提高綜合要素的生產力(TFP)就不重視了。所以,對TFP的計算,國內我們也看了各種文獻,國內計算相差得很遠,最低的差0.2%,最高的差0.6%,但我看這幾年TFP對經濟的貢獻率沒有增長,那就說明由于過度的投資,使得人們不夠重視TFP。實際上綜合生產要素就是三個:技術進步、教育(使勞動力素質的提高)、管理。這三者都不重視,怎么能夠更好地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挑戰是需要政府官員真正轉變觀念,真正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分配上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行使政府的管理職能。

通過制度創新化解發展難題

這些挑戰是嚴峻的,但我們的希望在哪里?我覺得希望比挑戰還要大,也是三個方面:第一,三中全會提出來的這些政策。實際上我們提出要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型國家的建設當然內容很多,我覺得主要是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技術創新。第二個層次是管理創新。第三個層次是制度創新,我們要通過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來真正解決好我們國家發展的問題。所謂體制可以理解成為是一種結構,所謂機制它是演化的途徑,也就是結構要合理,而且結構要向更合理的方向演化,就要有一種引導演化的動力和程序。所以,看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很多都是制度上的創新,這種制度創新的潛力如果激發出來,將對我們的經濟起到重要的作用,我這里只講兩個例子。

第一是城鎮化。中央提出城鎮化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任務,城鎮化作用在哪里?我認為它當然是拉動經濟,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的進步。因為從西方現代化理論看,所謂現代化就是工業化+民主化,而工業化構成里,城鎮化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力的轉移是必不可少的。勞動力的轉移本身又有兩方面的意義。農村勞動力轉移是解決發展中國家二元經濟結構的最根本的措施,我們現在老講分配不平等,其實最大的不平等是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之間收入的不平等。這種最大的不平等是所有發展中國家可能都有這種問題。

要解決這個問題怎么辦?就是要轉移農村勞動力到城市,一方面解決農村過剩的勞動力問題,農村過剩勞動力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所謂完全過剩,邊際產出為零,多派一個人沒增加產出,這肯定要轉移;另一方面是低收入的,其邊際產出雖然不為零,但邊際消費為零,沒有購買力,或購買力很小,農村這些低收入人群,轉移到城市后的收入能夠進一步改善。

城鎮化解決的問題是我們整個國家發展的關鍵。因為多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以后,農村就可以進行適度農業經營,提高農業的生產力。至少我們可以趕上第二檔國家。這個問題是必須要做的,而且中央提出了,城鎮化必須以人為核心,這非常重要。因為關鍵問題是,轉移農村勞動力不是那么簡單的問題。英國是采取跑馬圈地,剝奪農民土地,把農民趕到城市的做法;美國是采取兼并的辦法,有實力的農戶兼并貧弱農戶;拉美是采取把農民吸引到城市來形成"貧民窟"的辦法。我們不能這樣做,我們要以人為核心來做好城市化,農民進城以后,要解決他們的住房、社保、子女教育、就業等一系列問題,而且最后要解決戶籍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很簡單的問題,但又是非做不可的。

第二是提高農民的財產性收入。這點非常重要,解決二元經濟結構一方面轉移農村勞動力,另一方面提高農村財產性收入,改革我們現存的土地制度,有人把它稱為第二次土改,我覺得有點道理,新中國成立之初搞的土改把土地分給農民了,但1955年集體化又把土地收回來,土地變成集體所有了。但農民的權利始終沒有明確。這次三中全會我覺得從四個方面應該是明確了這個問題:

1、農村經營性建設用地也要采取同權同價的辦法;2、要長期確定農村的承包權,而且這個承包權可以流轉;3、農村的集體事業收益應該農民有股份,有分紅;4、保障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慎重穩妥推進農民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這四個措施應該說對解決我們國家解決二元經濟結構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原來農民收入低,不但收入低,財產也少,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以后,無論留在農村還是進入城市都會有一定的保障,所以,我認為像這些制度創新在將來我們都會看到,并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最近在國外演講時,遇到一些人提問,中國經濟是不是下行,是不是有很多問題?我的回答是,你們放心,中國經濟下行有國際原因,也有國內原因,但是我們經過努力還是可以應對這些問題。當然,我們不能夠盲目地樂觀,但是應該看到我們國家這些年來的成績,這些年來取得的各方面的進步,這點世界是有目共睹的。

上一頁 1 2下一頁
[責任編輯:楊昀赟]
標簽: 中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