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是全球化浪潮影響下飛速發展的時代,東南亞國家也都面臨著社會的轉型。隨著科技的發展、交通的發達、信息交流的頻繁,宗教在東南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等方面的作用得到進一步增強。
東南亞地區的地理位置使它在世界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格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僅對中國重要,對世界各國的國際發展戰略來說,也非常重要。美國正在調整自己的全球發展戰略,高調重返亞太,其他國家也紛紛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顯示自己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同時,從全球化格局的角度來看,中國版圖的邊疆(如云南、廣西等地)不再只是邊疆,而是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發展的國際大通道。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從國際發展戰略的世界格局角度來看待東南亞社會的發展。
有專家早已指出,中國在加大對東盟國家貿易投資的過程中,將不得不面臨當地歷史上以技術資金合作形成的利益聯合體、這些國家在現代化轉型過程中并不太平的政法體制,以及在新技術領域更多的狙擊。也就是說,中國需要運用巧實力以展現自己的大國形象,展示自己在東南亞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其中文化軟實力的運用可以成為增強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內在聯系的天然優勢。就東南亞宗教對我國的影響而言,我們應該逐步建立文化機制的深度合作平臺,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把宗教力作為我國對外發展戰略中一種特殊形態的文化軟實力,發揮它在對外發展戰略中的特殊作用。
轉變觀念,從全球發展戰略的高視野,前瞻性地審視南傳佛教的宗教力區位優勢
南傳佛教在中國宗教分布格局中處于區位劣勢,但從全球宗教信仰版塊來看,南傳佛教的區位“劣勢”卻能成為我國與東南亞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宗教力區位優勢。
中國佛教主要由梵語系的漢傳佛教、藏語系的藏傳佛教和巴利語系的南傳佛教組成。在中國佛教分布格局中,南傳佛教始終處于區位劣勢。首先,就其分布區域而言,漢傳佛教主要集中分布于廣大漢族居住區,藏傳佛教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等藏族聚居區,南傳佛教的傳統分布空間主要集中在云南的西南部和西部地區。因此,就地域空間的分布而言,與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相比,中國南傳佛教的分布區域較小。其次,就社會發展程度和經濟文化發達水平來看,南傳佛教分布的滇西、滇西南地區顯然低于漢傳佛教分布區域。此外,從信眾的人數來看,與漢傳佛教、藏傳佛教相比,南傳佛教信徒的人數也是最少的,南傳佛教在整個中國佛教的力量分布中是最弱的。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南傳佛教的傳統分布空間僅僅分布于我國云南地區,且力量較弱而置之不理或者忽略南傳佛教在我國對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們需要從全局的戰略發展眼光來審視南傳佛教的區位優勢問題。
如果我們站在全球宗教分布格局的角度來看,我們會發現中國南傳佛教的分布區域處于東南亞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分布的邊緣地帶,是我國與東南亞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圈的交匯處。但正是這一交匯特點,使中國南傳佛教具有獨特的宗教力區位優勢。首先,云南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區域與東南亞有天然的地緣聯系或者跨境民族之間的族緣聯系,這讓南傳佛教具有了國際性特征。在東南亞上座部佛教文化圈內,信仰南傳佛教的國家有緬甸、泰國、老撾、柬埔寨、斯里蘭卡等國家,有約1億多人信仰南傳佛教。從橫向的國際聯系來看,如果能夠以內在的地緣、親緣和族緣,乃至“教緣”關系來加強我國的文化、經濟、政治交流,將會大大提高我國在這些國家中的國際形象。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當代南傳佛教發展迅猛,在中國,其傳播空間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云南西南部和西部地區,而是開始在大陸的內地以及臺灣、香港等地有了較強勁的傳播。其分布版圖已經開始發生變化,力量和分布格局在逐步外延化,這意味著南傳佛教的宗教力版圖在逐漸擴展。因此,我們應該轉換思路,將中國南傳佛教的區位劣勢轉換為我國全局性發展戰略的區位優勢,從而將南傳佛教的宗教影響力納入到我國對外發展戰略的全局考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