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深度原創 > 正文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實踐及其意義(3)

在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我們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建立了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經濟制度;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我們實現了從指令性計劃到實施國家宏觀調控的發展等等,都在改革的大旗下向著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方向前進。我們還大膽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努力吸收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社會文明成果,甚至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在內,擴大市場資源;積極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新潮流,逐步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涉外經濟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這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實踐的巨大成功,不僅帶來了社會主義制度自身的完善和發展,還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創造了新的經驗。

第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把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推向新的高度。20世紀30年代后,計劃與市場的相互滲透出現在經濟發展進程中,并且這種互滲隨著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展,變得日益廣泛化、深刻化,以至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從西方“凱恩斯革命”以及蘇聯引進和擴大市場調節作用的改革中,可以看出這種趨勢。鄧小平也曾不無感慨地指出:“我們過去一直搞計劃經濟,但多年的實踐證明,在某種意義上說,只搞計劃經濟會束縛生產力的發展。”④并最終認識到:“計劃”和“市場”與社會制度沒有必然聯系,只是作為一種經濟手段為社會體制的發展服務。社會主義并不排斥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加之改革開放的大力推進,我國經濟發展迎來重要機遇期,并進入高速增長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不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顛覆,而是按照其唯物史觀的根本要求,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創新運用,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一次飛躍,推動我國社會制度的發展始終保持社會主義方向。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實踐的深遠意義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實踐,堅定了我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鄧小平曾經強調,社會主義是個好制度,必須堅持。好在哪里?好在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所描繪的能夠把人類引向平等、自由和富裕的道路;好在我們圍繞著社會主義制度進行了系統性建設,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好在它的頂層設計是為了消滅貧窮、消滅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是制度自信的根本,只有建立制度自信,才能保證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的建立和增強。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促使我們始終不渝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在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抒寫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當前,我們還在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改革開放朝著多元化、深刻化方向發展,這些經濟實踐緊緊圍繞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來開展,得益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成功貫徹。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實踐,創造了全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突破了傳統的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矛盾的錯誤認識,找準了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最佳結合點。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道出了二者的共同點,即都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手段和方法,不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根本區別。我們最終實現了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的結合,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推動下,我們既遵循了市場規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讓市場來配置資源,進行了一系列市場經濟改革、大力推進股份制改革,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又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在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時,提出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出口轉內銷,擴大內需,保持人民幣不貶值,成功應對了東南亞經濟危機。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提出了十大經濟政策,使中國沉著應對了這次金融危機??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結合,不僅創造了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也創造一種國家管理方式、危機處理方式、社會運行方式等等。

此外,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實踐,引領了中國經濟學學科體系的構建,進而影響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與此同時,西方經濟學中能夠為我所用的學術思想也提供了豐富的養料,共同培育了中國的經濟學研究體系,填補了我國經濟學研究的許多空白。我們正在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探索,面對這一創舉,在建構中國特色、中國氣派的經濟學方面,我們依然需要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化。

當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的實踐意義遠不止于此,中國社會主義探索不止,則影響不止,這是歷史唯物主義決定的。從這一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國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它的中國化實踐還將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作者為西南交通大學副教授)

【注釋】

①李鐵映:“ 當代中國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習鄧小平經濟思想體會”,《求是》,1996年第23期,第3~9頁。

②裴小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意義”,《學術月刊》,2008年第3期,第64~76頁。

③④《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頁,第148頁。

責編/石晶

上一頁 1 23下一頁
[責任編輯:張蕾]
標簽: 馬克思主義   經濟學   意義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