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化的內在機制,使得超級國家和資本獲得了更大的權力。這些權力微妙地支配著社會生活,卻沒有相應的義務和責任,更沒有民主的合法性基礎。為了遏制全球化進程中的“民主赤字”,推動全球化的健康發展,必須進行新的民主建構;人民只有拿起民主的武器,用政治民主、社會民主、經濟民主改造整個全球化機制,才能增強人民的權力、保障其自身的權益,從而引導全球化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 全球化 霸權體系 權力轉移 民主
【作者簡介】
陶文昭,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教研室主任。
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政府、當代政治思潮。
主要著作:《信息時代的資本主義研究》、《電子政府研究》、《現代知識階層與社會發展》等
民主的愿景是:社會愈發展,民主愈發展,人民擁有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越來越直接的權力。全球化是社會發展新潮流,寄托了民主發展的新希望。然而,新近的全球權力轉移卻出現了另一種趨勢:權力與強權和資本愈來愈近,而與人民漸行漸遠。人民的權力相對縮小了,人民的位置更為邊緣化了。民主從來就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全球化中充滿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各種力量的角逐。人民必須行動起來,保護自己的權利和權益,推動全球化的民主建構。
與人民漸行漸遠的霸權體系擴張
權力屬于上層建筑范疇,全球化中的權力轉移,要深入到經濟基礎中去尋找其根子。眾所周知,全球化首先和突出地表現為經濟全球化。新近全球化中經濟領域的變化是全面和深刻的,經濟要素配置的范圍更廣,經濟運行機制更趨于自由放任,經濟利益的流向更為復雜。在全球化的利益“大洗牌”中,國家之間有得有失,群體之間有得有失。正是因為經濟基礎變化的復雜,全球化中權力變動的方向、幅度、速度都很復雜。客觀上的復雜,使得權力的轉移很難用簡單幾句話說得清楚,也很難用一種見解作為共識。
從不同的側面、不同層次去觀察全球化的權力轉移,會發現有不同的變化。從縱向層次上看,地方權力、國家權力、國際權力之間在進行新的調整。比如一些國家權力讓渡于國際組織,一些國家權力下放給地方自治。當然,國家并不都是放權,也在全球化中獲取一些新的權力。縱向權力的變化是多方向的,而不是單向的。從橫向結構上看,國家、市場、社會之間的權力也有新的調整。全球化以市場規則為基準,提升了國內和國際的市場化水平,市場是權力轉移的最大贏家。各類公共組織的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試圖在國家與市場之間扮演更大的角色,在國家與社會在權力配置上有新的定位。當然,橫向權力的變化也不是單方向的,而是在不同的博弈中有不同的流向。
全球化中的權力轉移不僅是復雜的,而且是變化的。全球化是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全球化的發展速度有張有弛,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階段。并不是在全球化的各個階段中,權力的配置都是一致的。內外環境的變化,力量對比的變化,權力的配置避讓都有所不同。應該看到,目前全球化還沒有完全展現出來,更沒有終結。因此,全球化中的權力轉移既沒有完成,更不是固定不變的。
弄清楚全球化的權力轉移的靜態結構以及動態變化,仍是學術界努力探索的方向。要如千萬像素般清晰地解構全球化的具體而精致的權力變化,目前還做不到。但這并不意味著,不能對權力的變化來個素描,尤其是要抽取強權、資本、人民等有限要素進行素描。這些既是權力轉移的核心要素,也是社會關心的焦點。從強權、資本、人民這三個要素來觀察,全球化中權力轉移的態勢不容樂觀,權力與強權和資本愈來愈近,而與人民漸行漸遠。權力轉移的這種明顯的趨勢,客觀上反映了當前經濟變化的情況,并在維護經濟變化背后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