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歷經30年改革開放,中國人成為了世界人。現在,城市里很多家庭都有了海外關系。世界眼光使得中國人對身邊的事物有了太多的參照系,而關于自身的價值觀的抉擇也有些迷亂。由于這個特別巨大的改變,中國人對未來一方面更加有信心,對創造合理生活,實現自我價值更具堅定的信念,另一方面又充滿不確定性。這也是為什么當下的中國正在從物質社會過渡到精神社會的原因。物質的滿足正在被人格的尊重所代替,這也是幾部影片引發評論界、引發出社會話題的原因,人們在肯定幾部影片關注現實生活、問及社會敏感話題的同時,卻不滿足他們提供的解答方式。盡管在這幾部影片中,中國今天的進步反射在了銀幕上:《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的結尾,趙薇對趙又廷的拒絕就是一種覺悟,《北京遇上西雅圖》湯唯舍棄榮華富貴,投奔真正的感情如是,《中國合伙人》,新夢想公司的創業之路就是人的價值的證明,影片中時代的變遷是顯而易見的。然而,觀眾同樣提出了質疑:青春除了傷感,還有沒有更多積極向上的記憶?中國人最后的歸屬感能不能還在自己的祖國?在急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該對發展中所付出的代價認真反思?
2013年中國電影票房的爆發式增長,產生了這樣一批于藝術而言很不成熟的影片。藝術上存在諸多遺憾、價值取向上存在諸多困惑,我們要給出更多的引領,給出建議性的思考。對于藝術家而言更要懂得,不能以票房論英雄,市場在于引導,如果創作者的眼光能再放長遠一些,思想境界能再高尚一些,胸懷能夠再寬廣一些,作品所產生的效果可能會更有力度。有的文藝作品雖然無毒但也無益,我們希望的標準不僅是無毒,還要有益。中國電影正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國產電影票房已經占據主導地位,打破了美國大片獨霸市場的格局。在逐漸走向成熟的道路中,中國電影更要提倡文化自覺。讓全社會一起努力,傳遞出更多今日中國的正能量。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