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處理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關系
【摘要】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誕生,引發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次觀念大碰撞。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視角去考察,處理好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都是一項復雜的巨系統工程,不僅牽涉到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等自然和社會因素的方方面面,更是一個考驗理念和制度優勢的深度話題。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基礎,以“可持續科技創新”價值準則為依據,建立“可持續科技創新”評價體系,...
【摘要】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誕生,引發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又一次觀念大碰撞。無論是從理論還是實踐的視角去考察,處理好科技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都是一項復雜的巨系統工程,不僅牽涉到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等自然和社會因素的方方面面,更是一個考驗理念和制度優勢的深度話題。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基礎,以“可持續科技創新”價值準則為依據,建立“可持續科技創新”評價體系,...
【摘要】主權數字貨幣是金融科技創新特別是區塊鏈技術發展的產物,必然成為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及全球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關鍵工具。數字人民幣作為大國主權數字貨幣的代表,能夠成為國際貿易、跨國資本流動、跨國產業投資的計價、支付和結算手段并能夠在國際社會扮演重要的儲備貨幣角色。數字人民幣的發行、流通和國際化,能夠推動人民幣承擔起“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貨幣的...
【摘要】2019年是互聯網問世50年。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技術革命,在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催生了全球網絡空間這個人類活動的新疆域,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的交流與發展,同時也對更加有效和全面的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推進全球網絡空間治理良性變革,在國家安全、經濟繁榮、隱私保護以及文化清朗之間構建更加均衡的治理秩序,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
【摘要】信息科技創新是第三輪科技革命的重要方面,也是國家治理的核心議題。以信息技術創新為中心,能夠凝攏其他相關技術集群,發揮巨大的創新合力,煥發無窮的社會活力,豐富廣闊的社會空間。但是各類技術競爭和壟斷、各式未知的風險,甚至激烈的貿易爭端和政治斗爭也同時伴生。國家需要建立涵蓋利益共享、風險溝通與制度保障等內容的治理體系,確保社會各方形成相互適應的、彼此...
【摘要】科技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核心推動力,在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實現經濟持續增長與生態和諧統一的核心要素。長期以來,科技創新的經濟學維度不斷突顯,生態問題被壓制了下來,但從科技創新的實質內涵來看,生態價值本身就已蘊含其中,這也內在規定了科學與技術發展的基本路徑與界限,科技的創新與生態發展具有天然的統一性。生態科技正是這一...
【摘要】如果說1970年代是臺灣思想文化從“西望”到“回歸”的歷史大回旋時期,那么,1980年代以降“本土化”思潮的滋生與蔓延,則是對此前十年間思想演進與人文嬗變的全盤性反轉。經過這場全盤性的反轉,1970年代以來一路高歌猛進的中國民族主義,不斷地被內涵日趨窄化的“本土化”論述所擠壓、遮蔽乃至覆蓋。在“本土化” “臺灣化”和“反中國化” “去中國化”的層層推進中,臺...
【摘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科技事業不懈開拓、持續精進,取得了可喜成就,積累了堅持自主創新和創新驅動發展的寶貴經驗。依據中央對科技事業作出的全局性重大決定,把中國科技改革開放劃分為探索期、啟動期、深化期、系統推進器、躍升推進期,分別進行總結回顧。這40年來中國科技改革開放的主要經驗是確立戰略思想、堅持自主創新、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孔慶峰 【摘要】自由港與自由貿易區并無本質區別,目前,自由港“開放水平最高”是程度上的差異,免受海關一般監管的區域更大,獲得“自由”的范圍更廣。我國自貿區建設在廣度和深度上都取得突破性進展,但中國自貿區的內涵與國外自由貿易區有所不同,肩負探索可復制可推廣制度創新成果重任。要建成高度開放和有國際競爭力的自貿區,就要對標國際先進經驗,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