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從參與到重塑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加深,塑造世界金融體系與中國利益息息相關。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之一,中國希望國際金融體系給予發展中國家適當的話語權;同時,如果國際金融體系能夠給予制度支持,中國的國際投資將有助于推動世界各國的積極發展。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內爭取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積極進行了體系外的探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開辟平等、共贏、切合自身需求和國情的合作...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加深,塑造世界金融體系與中國利益息息相關。作為新興經濟體的代表之一,中國希望國際金融體系給予發展中國家適當的話語權;同時,如果國際金融體系能夠給予制度支持,中國的國際投資將有助于推動世界各國的積極發展。中國在國際金融體系內爭取自身利益的同時,也積極進行了體系外的探索,與其他發展中國家開辟平等、共贏、切合自身需求和國情的合作...
【摘要】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培育與建設是黃金非貨幣化后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由之路。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是“前期穩健創造國際需求,后期激進釋放海外供給”。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布局屬于“前期穩健創造國際需求”。國內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是激進釋放人民幣資產的海外供給。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布局需要從中國對外真實經濟關系及其地區格局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出發,以推進大宗商品人民幣定...
【摘要】 金融危機是金融體系脆弱性爆發的一種極端形式,歷次金融危機都推動了金融監管制度變革和技術進步。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監管治理架構發生了幾個明顯的變化:一是G20主導了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方向,二是FSB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改革的重要協調平臺,三是BCBS在全球金融監管治理機構中的地位顯著上升。金融監管的理念、方式、體制機制也呈現出一些新趨勢,表現為金融監管...
【摘要】縱覽近現代國際金融體系的變遷可以發現,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與有效運作的前提是國際金融的權力格局須與國際經濟的力量格局相匹配。然而,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當代國際金融秩序并未隨著新興經濟體的迅速崛起而發生根本性改變。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所倡導建立的金磚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是對現行國際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并構成了未來由新興經濟體所主導...
【摘要】在“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下,人民幣走出去面臨新的歷史機遇,也必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美元、西德馬克等國際儲備貨幣崛起的經驗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參考借鑒,國際國幣體系改革和國內金融改革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機遇,但同時,人民幣國際化也可能對境內貨幣政策和金融穩定構成一定的挑戰。伴隨著企業“走出去”和銀行“走出去”,人民幣“走出去”也匯聚成潮流,將共...
【摘要】通過采用文獻調查法、社會調查法、文本分析法等方法,對發達國家檔案工作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進行綜合分析,發現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瑞典等發達國家的檔案部門,在應對政府數字轉型和社會轉型帶來的各種數據鏈斷裂風險中擔負了國家數字連續性計劃制定與落實的領導者角色。結合我國檔案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數字轉型、社會轉型以及檔案轉型挑戰和檔案實踐部門的需求...
【摘要】中國與全球治理之間的關系需要回顧歷史,需要面對現實,更需要設計未來。中國是全球治理的參加者,而且是全球治理的全面參加者,這是一個仍然在繼續的長期歷史進程;在這一過程中,中國越來越成為現存(舊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者,而且是主要的全球治理改革者。在全球治理的變革過程中,作為全球治理體系中的新興大國,中國成為協調與老牌大國(包括美國和歐洲)的主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