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分歧治理謀劃國際關系的新準則
大國關系歷來是關乎國際關系穩定與否的壓艙石。當前國際關系出現一些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變化和特點。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史表明,每當國際關系史處于轉折的關口,大國關系的形態都會對歷史走向產生重大影響。大國關系處理好了,國際關系就不會出現大的震蕩和動蕩,世界和平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中國自身就是一個世界大國,并且是一個新型世界大國,因此,中國如何解決好大國關系治理...
大國關系歷來是關乎國際關系穩定與否的壓艙石。當前國際關系出現一些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變化和特點。世界近現代國際關系史表明,每當國際關系史處于轉折的關口,大國關系的形態都會對歷史走向產生重大影響。大國關系處理好了,國際關系就不會出現大的震蕩和動蕩,世界和平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中國自身就是一個世界大國,并且是一個新型世界大國,因此,中國如何解決好大國關系治理...
縱觀近現代國際關系的演進史,我們不難發現,不論是局部戰爭還是世界大戰,通常是由大國主導和參與的,而最后決出的勝利者則會按照其意志去構建新的世界秩序。有學者認為,由于這樣的戰后秩序往往缺少持久和平的基礎,因此無政府狀態導致的“安全困境”雖然在理論上能夠解釋大國的分歧,但在實踐中,治理大國分歧的努力常常徒勞無功。然而,歷史的進程并非完全如此。 大國關系的歷...
編者按: 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結束,奠定了戰后的國際秩序,全球范圍內國家大規模沖突得以有效控制,但在國際體系、生態治理、文化價值觀及非傳統安全治理等方面各國分歧依然存在,甚至時有升級激化。其中,意識形態的分歧因冷戰的結束和國家利益優先的影響,長期以來被學界視為國際交往中的束縛似乎已然“終結”。然而,一國的對外戰略與對外政策總要以一定的意識形態為基礎和...
和平是實現人類社會共同福祉的基本路徑。盡管今日之世界相比冷戰時期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但是總體來看,我們仍然處于充滿矛盾和危險的“消極和平”的狀態。為了世界的持久和平與繁榮發展,為了全人類的福祉,各大國政府和領導人應該像“和平學之父”約翰·加爾通(Johan Galtung)所說的從“消極和平”向“積極和平”努力發展。只有大國之間的關系處于良性的、可控的狀態,積極和...
什么是“分歧管控” 早在2011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在會見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時首次提出了有效管控分歧的倡議,時至今日,“建設性管控分歧”已經成為中美構建新型大國關系的一個重要內容。最近,習近平主席在會見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和印度總理莫迪的兩個場合都提到了管控分歧的政策倡議,這也說明管控分歧已經成為新時期中國推動建立新型國際關系的重要手段。 所謂“分歧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戰略部署,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文化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在國家治理體系中,文化治理主要指對文化領域進行治理,其內容包含文化管理、文化改革與發展等,強調以人為本、文化育人、人才興文。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