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不犯顛覆性錯誤
重建我們的傳統價值,挖掘我們原生文明中優秀的東西,融合現代文明,同時還開創一種符合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文明,這樣的挑戰是空前的
重建我們的傳統價值,挖掘我們原生文明中優秀的東西,融合現代文明,同時還開創一種符合人類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文明,這樣的挑戰是空前的
未來15年我國將處于城市化中后期的關鍵階段,鄉村人口城鎮化、中小城鎮人口大城市化和大城市人口郊區化將呈并行推進趨勢
如何緩解中國速度帶給每個個體的不確定感,讓每個中國人在社會的快速發展中活出人生的精彩,感受到身心的平衡與和諧,這是需要認真面對并予以破解的一個生活課題
手握公權者所擁有的公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而降的,而是由人民群眾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式賦予他們的
要不畏困難和矛盾,樹立勇立潮頭的思想,始終自覺站在意識形態工作最前沿,以更深刻的認識、更開闊的思路、更創新的舉措、更負責的態度、更務實的作風,無愧使命與擔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攻堅,難在何處?深水,深在哪里?無疑,就是既得利益的阻撓?!案母锸且粓錾羁痰母锩?,涉及重大利益調整”,“觸及利益往往比觸及靈魂還難”。破除既得利益阻撓,必須要有更大的改革勇氣和更高的政治智慧,這將成為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
近年來,社會上似乎形成了一種“常識性”看法,即認為中國的深化改革將越來越受到既得利益的阻礙。但凡改革遇到阻力或進展緩慢時,但凡改革成效不盡如人意時,但凡改革發生偏差時,人們很自然地都將矛頭指向既得利益者,認為其在從中作怪。但當我們問及誰是既得利益者,既得利益與深化改革有怎樣的邏輯關系時,又少有人能夠說得清楚。既得利益,是一個不能回避的話題,也是一個研...
既得利益是客觀的,判定擁有既得利益的人是不是既得利益者,則要看其主觀上有沒有“自覺”
“觸及靈魂”,只要思想想通了,就可以順利執行;但是“觸動利益”,即便是想通了,既得利益者也不會主動放棄自己的利益,哪怕這個利益是不合理的。所以,觸動利益當然比觸及靈魂還難
農村土改、城市經濟特區和國企改制,是傳統計劃經濟體制轉型的三個突破口;財政和稅收是動搖既得利益阻礙改革的重點;十八屆三中全會值得期待,土地流轉加速,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應享受與城市國有土地一樣的權利
如果說,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需要沖破的主要是思想禁區,那么今天更需要沖過的是利益雷區。其難度和危險程度都大大超過了思想雷區
如果我們更多地通過市場遴選企業經營團隊,并由市場決定其去留,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更重要的是會打破利益群體形成的社會學規則
實踐告訴我們,改革的每一步進展都是奠定在突破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礎上的;在公平公正原則之下合理調整各方利益格局是改革成敗的關鍵;下一階段改革可能更多涉及的是對存量的改革,而非增量的改革;我們不能允許一些強勢既得利益群體通過某些或明或暗的途徑聯結起來,取得獨占的壟斷性地位
所謂改革共識,就是遵循歷史前提下的利益調整,任何一方如果心存吃掉另一方的企圖,這樣的改革注定不可能變成現實;任何改革都是利益分配格局的調整,任何人、任何集團都不能自以為聰明損人利己壟斷一切,適度的讓步既是對對手、他人的尊重,也是給自己、給自己所屬的階級、階層、集團留有機會,是共贏
在“議行監合一”權力結構和等級授職制用人體制的強力控制之下,斯大林時代形成了以各級領導干部為主體的既得利益階層。赫魯曉夫時代進行過短暫的改革和遏制,因既得利益階層的強烈反對,赫氏人未亡政已息。勃列日涅夫時代吸取前車之鑒,禁止改革,維穩抑變18年,集成和固化了黨政、軍警、國防、軍工、意識形態等各既得利益群體
當前有一種看法,說既得利益者會反對經濟發展,這個觀點我不贊成。既得利益者其實也是希望盤子做大,這樣他們也能拿到很大盤子的一個比例
海內外高度關注中國高層的施政方向。筆者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用五個字來概括和分析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開局情況,這五個字是:勢、學、道、風、和
一些黨委內部仍然存在“一把手說一不二,二把手說二不一,三四把手說三道四,五六七把手假裝寫字”等現象;政治局的民主生活會在媒體上報道,這在黨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這次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對民主生活會的開法,進行了不少改進和創新。在具體做法上,既防止亂批亂斗、無限上綱等“左”的做法,又防止自由主義、形式主義、認認真真走過場等傾向
“民主化、法治化、長效化”是堅持、鞏固和完善群眾路線的目標和方向,“干部、群眾、干群之間”是我們工作的切入點和著手點。不準確把握和努力實現“三化”,工作方向再精準也沒有實質意義;單講“三化”,不注重工作切入點,容易一抓黑,事倍功半
依靠人民反腐,與依靠制度反腐,不僅不矛盾,而且應該是相互促進的。要充分發揮人民群眾在反腐倡廉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打一場反腐敗的“人民戰爭”
目前,中國經濟中,投資過多、消費太少,政府干預太多、要素價格不合理,管制過多、創新不足的問題比較嚴重。正是因為如此,民營經濟的作用很重要,促進民營經濟的發展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
要做到與群眾面對面,走進群眾的心靈深處,讓群眾愛聽愛看、產生共鳴,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網絡空間中的三個群體——發布者、圍觀者與監管者,其實各有其行動邊界,怎樣做到不越界、不踩線?發布者與監管者出現摩擦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借機明確各自的權限邊界,在各自的范圍內做得更好,不傲慢,不偏激。各方形成共識,才能更好地促進輿情生態的和諧
82.1%的受訪者深受網絡謠言的困擾,其中95.1%的受訪者“非常支持”或“支持”網絡謠言治理;64.3%的受訪者認為“網絡曝光官員腐敗等行為”最應包容,同時65.9%的受訪者認為“網絡推手蓄意扭曲事實,操控公共輿論”最應打擊;61.6%的受訪者認為網絡表達的原則首先應基于“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64.0%的受訪者認為網絡謠言流傳,“網絡推手”、“大V”排在最不能免責的前兩位;56.5%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采取“打疏結合,以疏為主”的治理策略
十八大以來,中央重拳反腐。遏制腐敗最好的辦法是管住權力,管住權力最好的辦法是開放輿論。管住了媒體,便管不住權力。管不住權力,腐敗就會繼續猖獗,權利便會不斷遭到踐踏,亡黨亡國的危險便不能解除
“網絡黑社會”打著所謂的“網絡公關公司”、“網絡營銷公司”的名義,雇傭網絡水軍、網絡推手對某一事件進行宣傳、批評、揭露,以制造轟動效應、混淆民眾視聽,惡意誤導輿論,許多網民難辨真假、信假為真,并發表一些非理性的意見和看法,致使網上輿論距離事實和真相越來越遠
網絡遞給了每一個公民向社會表達意見的“麥克風”,但卻缺乏相應的“把關人”。政府、公知、公眾在網絡社會中應把握各自的角色屬性,明確各自的邊界,確保網絡社會秩序規范有序
不公正感和相對剝奪感是社會不滿的社會心理基礎;集群認同形成壁壘分明的對峙;集群情緒為這種對抗行動提供動力;集群效能感樹立起人多勢眾的必勝信念;謠言則為對立情緒火上澆油。這就是群體性事件的動員機制
傳統社會動員以效率原則為優先,疾風驟雨、雷厲風行,集中力量辦大事,在短時間內匯聚資源實現政治意圖,無一不寄希望于畢其功于一役
只要直面問題背后的利益關系,從均衡各方利益入手,通過社會協商,借助法制手段,城管與攤販困爭宿疾應可化解
生態旅游相關企業要對從業者進行系統的培養,以硬性的管理制度和軟性的企業文化這“看得見”和“看不見”的手,去引導消費者與景區、旅游活動與生態環保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默契
傳承深厚文化,融合陸海文明,連云港彰顯了濃郁的地域風情和獨特的城市個性
勝利渤海鉆井總公司黨委始終把群眾路線、群眾觀點和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抓好“三到、三勤、三為”,真心關愛職工群眾、真誠融入職工群眾、真情服務職工群眾,有效提升了企業群眾工作水平,維護了企業和諧穩定發展大局
在服務群眾中增強宣傳工作本領,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是長期的過程,是一輩子的事業,需要激發增強本領的持久動力
文學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以及提筆忘字現象,應使我們認識到漢字、漢語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我們需要找回對漢字的熱愛,找回對母語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