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合理增長,這個“合理”有啥深意?(讀者點題·共同關注)
開欄的話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問題中有關注,有期盼,有凝聚共識的起點,有實踐前行的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回暖向好,但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宏觀政策持續發力,微觀主體密切關注,一些讀者也在本報網絡端留下思考和疑問。回應讀者關切,本報今起開設“讀者點題·共同關注”欄目,聚焦民生熱點、發展難點、改革堵點,和讀者一起打開視野、探尋路徑,從一面觀到多角度,從盯眼前到看長遠,同題共答、解惑解扣,全面辯證看待經濟形勢、發展大勢,切實強信心、穩預期、促實干。
從媒體上瞧見這么句話: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長。“質的有效提升”相對好理解,“量的合理增長”到底有啥深意?現在老提經濟增速“5%左右”,這算不算“合理增長”?
——人民網網友12****2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最新的中國經濟成績單,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0%,順利實現“5%左右”的預期增長目標,我們不妨就從“5%左右”說開去。
理解合理增長,首先可以從遠期目標來看。按照我們“兩步走”的戰略安排,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這個“第一步”要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邁上新的大臺階,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保持合理增速,一年接著一年干,才能確保既定的長遠目標順利實現。放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局中看,“5%左右”的增長速度是與中長期發展目標相銜接的。換句話說,只有保持這樣的合理增速,我們才能保證“第一步”目標順利實現。
說到這里,又有一個問題:為什么不能努力讓增速快于5%,從而更早實現“第一步”的發展目標呢?
的確,大家都希望經濟增長快一些,但經濟發展有其客觀規律,增長速度也不是想高就能高的。從經濟學角度看,一個國家可實現的經濟增長率受到潛在增長率等多個因素影響。
就像田徑場上的運動員,只有在身體、環境、心理等各方面因素保持最佳狀態時,才能跑出最好成績。潛在增長率是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各種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條件下,所能達到的經濟增長率。這是理想狀態下的增長率,現實中,經濟增速往往圍繞潛在增長率合理波動。
眼下,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部挑戰著實不小。在這樣的狀態下,“5%左右”是一個充分估計困難、實事求是的目標,也是一個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目標。
對“5%左右”這個數字本身,很多人可能是“無感”的,但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
比如,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路徑是發展經濟。2024年,我國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是5.1%,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這與2024年5.0%的經濟增長密不可分。未來,繼續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也需要經濟保持合理增長。
又如,經濟增長是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的主要來源,而財政又是改善民生的基礎條件,沒有經濟增長帶來財政收入的合理增加,民生改善就失去了一個重要支撐,這也是“5%左右”目標設定的重要考量。
這些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實踐告訴我們,經濟增長從來不是討論出來的,而是在實干中取得的。
再“合理”的增長速度,也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去實現。如今,中國經濟體量越大、質量越高,發展的要求和難度也就越高。這也意味著,實現經濟合理增長,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應對更大的挑戰。
重視速度、不唯速度,盡最大努力,爭取最好結果,持續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確保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