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商務部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和中國消費者協會共同指導舉辦的“2025全國網上年貨節”拉開新年度全國性網絡促消費活動序幕。年貨經濟作為提振內需的重要經濟形態,將為全年消費增長注入有力動能。深挖年貨經濟背后的時代新蘊,通過政企聯動、產業協同、古今結合等手段,打造消費新熱點,助力開年第一班經濟內環列車跑出“加速度”。
政企聯動讓年貨“平易近人”。在中國制造品質迭代的當下,廣大群眾對于年貨的期望已由過去的“節日用”變成了“日日用”,質美價優成為“好年貨”的重要指標。應堅持優品扶持政策,在生產端貫徹以選促優,在消費端落實以補促購,實現產銷良性循環,讓消費者既“購得起”,更“購得滿意”。深入開展“品牌金名片”打造行動,通過政府立項、社會共評,建立動態高標準產品名錄,借“金品展列臺”推動更多優質年貨進入百姓消費視野,激勵企業提質促優。持續完善全渠道政府補貼覆蓋面,鼓勵特色農產、數碼家電等納入補貼范疇,加大線上數字折扣、線下消費券等促銷活動力度,讓好年貨走出惠民價、走進尋常家。
產業協同讓年貨“唱響全域”。傳統年貨應積極適應口碑經濟特征,面向“個性化+便捷化”進行協同升級,讓“多元速達”成為特色年貨風評出圈、地域破圈的關鍵優勢。重視產業協同之“融”。加快搭建IP設計業、3D打印業等現代產業與年貨經濟之間的橋梁,用獨特視覺記憶為傳統年貨形象賦予嶄新個性化空間。重視產業協同之“銜”。借力電商直播產業效應,因地制宜搭建本地物產數字平臺,通過個性化推介滿足用戶消費心理,讓特色年貨推廣實現“件件入心”。重視產業協同之“通”。立足本地產業特色,打通冷鏈物流、智能倉儲等全鏈條供應環節,憑借高效物流配送網絡讓“他鄉味道”快速、便捷送上“自家餐桌”,讓年貨經濟紅火起來。
古今結合讓年貨“韻味新生”。隨著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的到來,挖掘年俗文化與現代消費的契合點,用文化創新為年貨增添時代韻味,已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價值選擇。“新中式”拜年服、卡通生肖花饃、立體春聯......各式年貨背后蘊含的是消費者對于年味的新期待。探索消費體驗新途徑,將傳統氛圍融入消費場景,利用投影、虛擬現實等環境技術,打造沉浸式年貨體驗空間,讓年味在可感可觸中收獲效益。拓展文化消費新邊界,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制作技術有機結合,提取傳統紋飾、典故形成藝術理念,借現代工藝提升品質,不斷增強年貨歷史感、新穎度,真正讓“小年貨”成為傳承文化與提振消費的“大引擎”,推動年貨經濟邁向新高度。(作者:李真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