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34908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0%;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歲末年初,中國經濟年報如約而至。優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各行各業努力作為、奮躍而上,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沉甸甸的數據,凝結艱辛與奮進。成績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優勢的不斷顯現,超大規模經濟體,經濟體量、市場容量大,產業配套能力強,供給和需求兩側都能夠支撐國內大循環,這些是我國經濟行穩致遠的基本依托。比如我國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延續了較快提升的態勢。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占比已經超過了75%,出口結構在向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轉變,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到了2.63萬億元,大家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全球賣全球。十年間我國GDP實現了從60萬億元到134萬億元的跨越,這是中國經濟向著更具韌性、更高質量邁進的底氣所在,也意味著我國的綜合國力、社會生產力、國際影響力、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發展基礎更牢、發展質量更優、發展動力更為充沛。
經濟發展的“速度”最終要落腳在民生保障的“溫度”,為居民帶來滿滿獲得感。去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4130億斤,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臺階,實現“二十一連豐”。牛羊禽肉、牛奶、水產品全面增產,蔬菜水果供應量足價穩,“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妥妥的。2024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0.2%,漲幅與上年持平。其中,食品供應總體充足,價格有所下降;在“以舊換新”等政策帶動下,消費需求旺盛,工業消費品價格與上年持平;服務消費持續恢復,價格小幅上漲。隨著就業向好、收入增長、物價平穩,積極因素不斷增加,百姓從發展中獲得更多經濟紅利。尤其是將就業、教育、醫療、托幼、養老等老百姓的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不斷融入國家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承載著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成績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創造出來的。從“絲路起點”到“東方之珠”,智能復興號雙向對開;2025年首個重大水利工程——廣西左江治旱黑水河現代化灌區工程開工建設……新年伊始,各地重大項目建設現場一派忙碌景象,處處涌動著“開局即沖刺”的建設熱潮。夢雖遙,追則能達;愿雖艱,持則可圓。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在萬象更新中既要提信心、補短板、促發展,拿出“跑在前”的信心、“等不起”的緊張、“加油干”的擔當,也要抓項目、擴投資、興產業,寫好開年“第一筆”,跑好全年“第一棒”,讓百姓的日子在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越過越紅火。(作者:唐代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