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月23日訊 “手術很順利,還給報銷了22萬!”家住武漢的張婆婆(化名)因為膽囊癌晚期肝轉移,無法行外科手術,在專家的建議下,她接受了釔90樹脂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釔90治療”)。通過補充醫保,張婆婆此次手術報銷了22萬元的釔90治療費用。
張婆婆今年61歲。七八年前,她經歷了甲狀腺全切手術,本以為風雨過后能迎來平靜的日子,沒想到2024年7月下旬,一紙診斷書再次將她拖入了深淵——膽囊惡性腫瘤,而且已經發展到晚期,出現了肝轉移。
面對病魔,張婆婆前前后后進行了4次化療+免疫+靶向治療。然而,腫瘤就像一個頑強的“小強”,一次次治療都沒能將它制服,傳統手術也因為病情的復雜性無法實施。就在張婆婆一家感到絕望的時候,醫院的專家們經過詳細的會診和全面的綜合評估,發現釔90治療或許能成為張婆婆的最佳治療方案。
據了解,釔90治療是通過介入導管,把微小的釔90微球送到腫瘤的“老巢”。這些微球一到達腫瘤供血動脈末端,就穩穩地駐扎下來,對腫瘤實現全包圍,然后發射出β射線,從內部對腫瘤細胞進行持續的“攻擊”,就像給腫瘤來了一場致命的“照光”,讓腫瘤細胞在射線的作用下逐漸凋亡,腫瘤也就慢慢縮小了。
據悉,釔90治療不僅適用于原發性肝癌患者,還可用于治療像張婆婆這樣的膽囊癌、肺癌、直腸癌、乳腺癌等惡性腫瘤的肝轉移病灶。
我國首例特許準入釔90治療手術,是在2021年9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肝膽外科和肝臟移植專家董家鴻教授和他的團隊,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成功實施的。該患者被確診為晚期肝細胞癌,因為腫瘤巨大無法直接手術,術后患者復查時驚喜地發現,肝部腫瘤明顯縮小,隨后順利接受了根治性切除手術。這一成功案例,為我國肝癌以及肝轉移患者的治療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道路。
雖說釔90治療在國內還屬于“新面孔”,但在國外它已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顯身手”20多年,累計治療超過15萬人次,被眾多國家納入公共醫療服務體系,還得到了多項國際權威指南的推薦。在國內,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的《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年版)》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肝癌診療指南(2024版)》也對它進行了權威推薦。
據介紹,釔90的生產和運輸成本較高,多數患者使用一支即可,患者可以通過購買商業保險來減輕經濟壓力,比如武漢當地的惠民保,對釔90治療的報銷比例達到60-70%。
幸運的是,2024年7月中旬,張婆婆花了100多塊錢,帶病投保了武漢的惠民保——福漢康。福漢康是武漢人專屬的補充醫保,有政府的指導,與基本醫療保險配合得相得益彰,專門為老百姓減輕高額醫療費用的負擔。最終,張婆婆成功接受了釔90治療。所有治療結束后,張婆婆通過福漢康順利報銷了22萬元。
據央視網報道,國內已經有40多個城市把釔90治療技術納入了“惠民保”的報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