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令輝(南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貫徹落實好這一重要指示精神,必須圍繞增強思政引領力,高質量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提升理論和實踐闡釋力、課程教學吸引力,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高質量開好講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是當前思政課建設的首要政治要務,必須把這一重要課程作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第一課程”開好講好。一要在講“準”上下更大功夫。積極推進這一重要課程的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提升思政引領力。要充分發揮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和省市區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示范作用,完善馬克思主義學院的主體責任制,構建全國、省(直轄市、自治區)、學校三級分眾化、精準化的線上線下思政課備課、磨課交流常態化機制,有組織引導思政課教師深入研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教材,及時準確把握黨的創新理論,把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與思政課教學同步推進,才能準確地把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學生愿意聽、聽得懂的教學體系。二要在講“透”上下功夫,積極推進這一重要課程的教學體系向學生認知體系轉化,提高聽課率、抬頭率和點頭率,促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構建起思政課教師深入社會大課堂學習和研修的常態機制,有目的地組織思政課教師走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身臨其境地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才能更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偉大成就融入這一重要課程的教學體系,真正做到將教學體系轉化為學生愿意內化于心的認知體系。三要在講“活”上下功夫,將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體系向學生的信仰體系轉化。要構建起思政課教師擔任“班級學生人生導師”的制度,深入學生日常生活,讀懂大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結合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用學生可感可知的身邊典型案例講活這一重要課程,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
提升理論和現實闡釋力,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講好思政課關鍵在教師。目前部分思政課教師主要存在“兩頭”的短板弱項,即一頭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掌握不深,對黨的創新理論的闡釋力不強,另一頭是對當今時代了解不透,對時代要求把握不準。講好思政課,要切實補齊思政課教師“兩頭”的短板弱項。一要及時補齊思政課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薄弱的短板弱項,提升思政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理論闡釋力。要充分發揮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及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點、碩士點在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研讀和黨的創新理論闡釋方面的優勢,構建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分眾化、精準化理論研修專題培訓的常態機制,尤其要有計劃地組織青年思政課教師和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背景的思政課教師參加馬克思主義理論分眾化專題培訓研修班,切實實現從“大水漫灌”式轉向“精準滴灌”式的專題培訓,切實精準提升思政課教師隊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水平。二要切實補齊思政課教師關注現實和闡釋時代能力不足的短板弱項,厚植思政課教師新時代家國情懷,拓展國際和歷史視野。當前部分思政課教師之所以難以將思政課講“透”和講“活”,其根本原因在于關注現實社會不夠,對時代發展大勢闡釋力不足,視野主要聚焦在教材、文件等的研讀上,難以把教材內容與正在發生的偉大實踐結合起來,教學思維不新、視野不廣。為此,思政課教師要關注當今世界之大事、中國發展之大事,不斷提升對理論和現實的闡釋力。
提升教學吸引力,構建起“大思政課”教學新格局。思政課要適應時代要求和學生發展需要,構建起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線上線下協同育人的“大思政課”新格局,提升思政課吸引力。一要構建與思政課課堂教學相銜接的課外校園文化育人機制。打通思政課課內與課外的壁壘,實現課內與課外協同教育教學新模式,形成校內育人合力。二要構建起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雙向融通機制。打通校內與校外協同育人的堵點,推進形式多樣的“行走的思政課”,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時代感和鮮活度,實現“知”與“行”相統一。三要加快推進思政課教學數字化轉型。突破線下思政課與線上思政課混合式教學的難點,構建線下思政課與線上“云思政課”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新機制,為講好思政課注入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