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技術人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骨干力量,是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生產力躍升的基礎支撐。肩負著組織、協調、整合新型勞動資料與勞動對象的重任,釋放巨大的創新創造能力。如何進一步加強專業技術人才培育,為經濟社會發展激活人才蓄水池,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課題。
當前,順應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浪潮,國家正積極培養適應智能技術挑戰、勝任新業態新模式需要的大國工匠和高技能創新人才,初步構建起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鏈、人才鏈和創新鏈、產業鏈得到有機融合。但實踐中存在的瓶頸制約也不容忽視,國內生產技術人才供給仍存在一定缺口,突出表現為生產技術人才培養機制難以滿足新時代技能要求、協同機制不深入引發校企需求錯位、激勵機制不完善擠壓人才成長空間等。
近年來,國家統籌打好構建高能級競技平臺、打通職稱認定堵點、優化人才評價機制等賦能組合拳,持續激發專業技術人才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加速推動職業資格互認,以人才直接申請資質、豁免部分課程、減免考試科目等方式,推動建筑工程、金融財會、人力資源等領域境外職業資格與境內職業資格、職業認證或專業技術職稱等人才評價方式互認,幫助海外人才在國內獲得認可、在業內自由流動、在生活上享受更多政策和服務支持,對于吸引海外人才回國創業創新大有裨益。
針對性打破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職稱評審界限,圍繞緊缺、特殊、新興崗位設立靈活評價標準,推行專業技術崗位、經營管理崗位、技能崗位互相銜接機制,有效延伸了技能人才成長進步階梯,讓更多技能人才有機會有空間實現職業價值,從而引導更多年輕人主動走好技能成才之路。
持續激發生產技術人才創新創造動能,還需要建立以創新價值、創新能力、創新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根據不同職業、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人才特點和職責,分類設置評價指標,科學有效考量人才實際技能水平、創新能力和社會貢獻度;鼓勵企業自主開展生產技術人才綜合評價,根據人才工作特性和成長軌跡合理設置評價指標、評價周期等,保證評價公信力和權威性,推動實現生產技術人才評得出、留得住、用得好,在全社會造濃尊技重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