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大國基理 > 正文

【大國基理】膠州中云:在為民辦事中推進“老城新治”

幻燈片-大國基理

編者按:社區是城市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承載群眾對美好生活需求的單元。當前社會價值日益多元,矛盾訴求疊加,尤其是作為老城區,面臨配套陳舊、人員復雜、發展受限、物業糾紛繁雜等諸多問題。因此,激發基層治理的活力,提高群眾的滿意度,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任務。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青島市李滄區上流佳苑社區時強調,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山東省膠州市中云街道辦事處面對老城社區的現實問題,創新方法,精準服務,堅持黨建引領,協同共治,以文化人,有效激發小區自治活力,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不斷增強群眾的滿意度。近日,人民論壇調研組走進山東省膠州市中云街道辦事處,帶您一同見證當地基層治理的顯著成效。

中云街道辦事處地處膠州市老城區,轄22個城市社區,以1.5%的市區面積承載13.7%市區人口,擁有住宅小區187個,其中無物業開放式小區117個,基礎設施相對老舊,群眾訴求多元,治理難度較大。近年來,中云街道黨工委堅決扛牢領導基層治理的重任,以真情答好基層治理“民生卷”,積極探索老城新治的“中云”路徑。

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小區自治活力

小區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面對物業糾紛、設施破損等高發訴求,街道積極探索構建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黨組織、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共治機制,推動居民從“觀眾”變“主角”。強化動力主軸。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列為街道黨工委“一把手工程”,實施社區黨組織“示范、創優、強基”分類管理,完善能上能下機制,今年調整優化7名社區黨委書記,平均年齡由41歲降到37歲,打造一支熱愛群眾接地氣、為民辦事有經驗的社區“領頭雁”隊伍。堅持將支部建在小區,選優配強108名小區黨組織書記和610名黨員中心戶,新建14處小區黨群服務站,將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在小區。規范業委會建設。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領導把關,把好程序、動員、人選3關,固化申請、走訪、定則等9步標準化工作流程。同時,牢牢把握4個“注重”,即注重籌委會建設、注重業委會主任人選確定、注重審慎用好“反對派”力量、注重由易到難典型引路等。目前,中云街道轄區小區業委會組建率達68%,黨組織實現全覆蓋,1600余件熱點問題實現小區自主化解。推進三方協調共治。強化小區黨組織領導協調作用,推動業委會和物業企業依法履行職責,建立協商議事、資金監管、監督評議、要素保障4項機制,配套建立4級資金監管制度。開展“兩房兩共”資源盤活行動,以資源存量換民生增量,16個小區引入市場力量建設電動自行車充電棚,8個小區組織對地上停車位進行重新規劃改造,制定“停車規約”,規范停車收益分配,強化共建共治共享的資金保障。

截圖20250115152258

(揚州西路社區“老田糾紛調解室”定期開展議事活動)

發揮志愿力量,做到“精準對接、貼心關懷”

今年中云街道建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心,成立社會組織孵化培育中心,培育了膠州市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并以“四化”模式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項目。志愿者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量身定制服務方案,無論是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群代購生活用品,還是為學業困難的孩子提供一對一輔導,都做到了精準對接、貼心關懷。

在中云街道“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的心理咨詢室內,中云街道站前社區居民王天成正在接受膠州市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心理咨詢師李紅英的心理疏導,旨在鼓勵其積極面對生活。王天成是一名企業職工,女兒從小患有智力和肢體雙重殘疾,幾十年來王天成一邊工作一邊照顧患病的女兒,生活十分困難。近年來,膠州市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聯合中云街道站前社區針對這個特殊家庭開展了一對一志愿者幫扶計劃,定期上門為他們打掃衛生,收拾房間,送上熱乎乎的飯菜,讓這個特殊的家庭感受到來自社區的溫暖和關愛,幫助一家人積極面對生活。

“我們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以規范化管理為基石,精心構建起堅實的志愿服務架構,確保每一位志愿者都能在有序的組織下發揮最大效能。志愿服務隊還積極開展多元化拓展,與周邊商家、學校、醫療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整合各方資源,為社區居民帶來更廣泛、更優質的服務體驗。下一步,我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擴展各種志愿服務項目,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堅持人民至上,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讓受助者感受到溫暖。”膠州市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黨委書記隊長史長峰介紹道。

截圖20250115152250

(“一縷陽光”志愿服務隊聯合站前社區慰問環衛工人)

堅持以文化人,建設“熟人小區”,增強群眾幸福感

為破解“陌鄰小區”道德約束力不足問題,中云街道搭建三個載體創建“熟人小區”。搭建友鄰互助載體,探索“信用膠州+社會治理”模式,成立街坊志愿互助會,用鄰里互助積分激活公益大集、“共享奶奶”等活動,開展互助服務7800余次,吸引1.8萬人參與。

“奶奶,我們一起再折一個飛機吧!”“奶奶,您幫我讀一下這本書吧?”“小寶貝,奶奶幫你把辮子扎一下吧。”在杭州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兒童活動室,幾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正帶著一群小朋友學剪紙,給他們講故事,呈現出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孩子們口中的“奶奶”是社區的“共享奶奶”,是全社區所有孩子的奶奶。

“共享奶奶”項目是中云街道創新開展“熟人小區”創建行動的重要載體之一。以老年人和孩子兩類群體為切入點,利用黨群服務中心、網格服務站等場所,組織社區挖掘有空閑時間的老年人照料“雙職工”家庭中無人照看的孩子,一方面,解決了“雙職工”家庭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豐富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年輕人都要工作,沒有太多時間去接送孩子,我退休了天天接小孫女,成為‘共享奶奶’,退休了也能被社會需要,為社會做貢獻,我覺得很驕傲。”杭州路社區“共享奶奶”毛云華說。   

據了解,杭州路社區“共享奶奶”目前已有成員12名,平均年齡65歲,累計開展活動80余次,幫助54個“雙職工”家庭解決兒童無人看護等困難。“我們堅持黨建引領,通過‘一老一小’心靈相互治愈,逐步建立起鄰里和諧相融的共建共享新格局,下一步我們將以點引線、以線帶面,持續探索打造群眾廣泛參與的‘創熟’活動平臺,用個性化、多樣化的服務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杭州路社區黨委書記崔承鳳說道。

截圖20250115152235

(杭州路社區開展“共享奶奶”親子手工活動)

此外,中云街道積極搭建協商議事載體,常態化開展“膠心面對面”“廣場夜話”“吐槽大會”等活動,串聯起物業、業委會、“雙報到”黨員、居民代表等現場議事、集體討論、共同決策。今年以來,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200余件。搭建文化潤心載體,培育37支群眾文體社團,在124個治理網格開展300多場次鄰里文化藝術節等活動,通過群眾演給群眾看、群眾講給群眾聽,實現群眾工作群眾做。“熟人小區”的創建,使鄰里感情升溫了、小區熱鬧了、社區和諧了,群眾的幸福感與日俱增。(作者:人民論壇調研組)

[責任編輯:張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