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八局)是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重要二級子企業。中建八局著力夯實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構建完善高效研發體系、加大科技創新產品供給、細化產品產業化路徑“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將科研成果轉化作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近三年,中建八局年均授權發明專利達300余項,累計認證科技產品116款。2023年,中建八局位列國家建筑企業200強榜單首位,研發投入達91.42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3.06%,處于行業前列。
打造高水平科技研發體系,增強科技支撐發展力度
一是塑強內部研發管理體系,提升研發效率。持續強化“總院+二級分院+科創平臺”的創新聯合體機制,統籌“柔性課題院長負責制”“課題質量所長負責制”“集成產品開發產品經理制”“技術成果交易經理人制”等機制,結合所屬企業研發基礎、場景應用、產品需求擇優分派研發任務。比如,中建八局一公司旗下數科公司數科生產、服務能力行業領先,負責中建八局BIM協同管理平臺、超高性能混凝土幕墻產品迭代等課題。二是強化外部科技創新聯合體建設,提高研發能級。推動與中國科學院、同濟大學等30余個高校院所合作,成立2個院士工作站、7個院士工作室、2個科學家工作室,打造了10余個國家與省部級技術中心和科創平臺。近五年,助力企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3項,其中一等獎2項。三是堅守創新核心定位,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積極選拔、培養多學科背景領軍人才與研發骨干,21名骨干參與研究的碳纖維復合材料土木工程應用技術已突破該領域卡脖子問題,并在橋梁、大跨空間結構等4類建筑場景多個項目上推廣應用。
科學制定科技創新產品圖譜,提升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
一是錨定發展戰略布局,制定創新產品圖譜。按照傳統產業(成熟業務)轉型升級、戰新產業快速開局、未來產業穩妥孵化的戰略布局,制定綠色低碳、智能建造、新型工業化、數字產品4大類產品80項成熟產品圖譜,為所屬子企業提供發展指引。二是構建企業產品成熟度標準,筑牢產品產業化基礎。根據國標裝備制造成熟度標準劃分十個等級,4類產品研發成熟度達到7級即可進入產業化階段。采取“面域作戰”方式,高等級產品融入場景鏈條,打造覆蓋分項工程工藝產品群。低等級產品采取“尖點突破”方法先行先試,循環“研發-中試”兩個階段,不斷提高產品成熟度。三是聚焦基礎施工場景,推動生產轉型升級。在高端房建領域開展碳纖維結構、高性能減隔震等數智防災技術應用,提升建造韌性。在基礎設施領域開展道路、場道、橋梁、隧道工程智能建造裝備與復雜施工技術研究。在智能建造領域開展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應用,打造群體智能工地。在建筑工業化領域開展MPC大裝配建造體系、STE臨設體系、“平急兩用”建造技術等的研發。在新型建材領域開展大宗材料低碳化、固廢資源化利用等綠色低碳建材研究,持續提升建筑材料功能性、耐久性。
明確產品市場化產業化路徑,塑造企業發展新動能
一是構建特色產業化轉化體系。構建總經理分管的科創產業管理體系,制定《科創產業管理體系優化方案》,進一步優化各層級科創產業主體管理職責。建立產品產業化目錄合計45項,產品推廣責任體系化、實名制。設立科創產業管理部,匹配科創產業發展公司,重點履行產品產業化、科創股權投資、專精特新培育等職能。二是強化標準化產品分類推廣。對成熟度較高的標準化產品,堅持分階段分批次推進商業化集中推廣。在裝備產品方面,通過市場導向的方案研究、樣機測試、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路徑擇優形成產品,在專利池和軟著群等知識產權基礎上,優先推廣市場需求大的裝備。在建筑材料研發成果方面,通過配方和工藝研究、設備和生產線調試、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路徑擇優形成產品,重點推進利潤空間大的新型建材。三是堅持個性化產品定制推廣。面向建筑非結構構件、機電設備、光伏結構等需求提升,劃分試制定型、資質獲取、商標注冊、樣板區打造、規范制定等階段,形成新型個性化“高性能綜合支吊架”產品體系。比如,結合BIM平臺優化布置和智能算法,打造“承重-抗震一體化設計”核心技術優勢,建立“輔助方案設計+產品外協加工”的產業化推廣模式。(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