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抓住強教強師的龍頭與關鍵,始終堅持聚焦教育系統“關鍵少數”,把校園長培訓作為培養培育教育家型校長的關鍵一招,做強“頭雁”工程,多點發力,推動全區校園長隊伍能力素質全面提升、全面過硬。
聚焦“需求點”量身定制,強化培訓“精度”。堅持以全面提升新時代校園長隊伍專業化發展為目標導向,以“干什么補什么”為需求導向,以“缺什么補什么”為問題導向,將全面增強校園長的責任、使命和情懷,提高能力、本領和威望放在培訓首位,將工作需要、組織要求和個人需求有機統一起來,聚焦學校管理中的焦點、熱點、難點問題,逐條逐項梳理成專題,科學制定培訓內容,突出“實際、實用、實效”,更加注重校園長在學校管理中“做什么、如何做”,使培訓內容與學校管理緊密掛鉤、精準滴灌,切實提高學習培訓的針對性、精準性。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審核把關培訓方案、親自謀劃設計培訓課程,帶頭出席開班儀式和成果總結匯報會并講授“開班第一課”,先后5次親臨現場指導,全面推動學習培訓走深走實、見行見效。
找準“切入點”多維賦能,拓展培訓“深度”。針對新任校園長政治素質還需涵養、專業知識有待補給、辦學治校本領尚需提升等現狀,將校園長履職能力提升專題培訓作為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校園長隊伍的“練兵場”“競技場”“點將臺”,把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論教育》作為辦好臨河教育頂天立地的“主心骨”,鑄牢政治根基,確保校園長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用源頭活水培育校園長結合實際想大事、著眼全局謀發展、立足崗位干成事的思維和能力。通過“黨政領導講思路、專家教授講政策、資深校長講方法”等教學模式,采取專家講授、交流研討、案例分享、理論測試、成果展示等教學模塊,讓學習培訓形式“活”起來,進一步強化“課上聽+課后寫”“大課聽講+小課研討”,切實增強培訓的時效性和實效性,讓學習培訓“入腦入心”“撥動心弦”,進一步重塑校園長能力結構,賦能構建教育新生態。
抓實“著力點”強化考評,增強培訓“厚度”。注重把學風建設、學風管理和考評工作貫穿于校園長學習培訓全過程,區委常委帶班、教育局領導跟班,組織、紀檢等相關部門全程監督,通過全員考勤、全程考勤和定期通報等方式,倒逼校園長端正學習態度,做到真學深學。注重培訓考評結果應用,制定完善考核評價標準,評選為“優秀學員”的在評先評優、提拔使用、推薦“兩代表一委員”和外出學習培訓等方面優先考慮,對專題培訓不合格的,按照干部管理權限,解聘相應領導職務,通過正面激勵和反向約束切實提升校園長學習培訓質量。
緊盯“落腳點”以學促干,拓寬培訓“廣度”。堅持把“干成事”作為衡量培訓實效的重要標準,堅決杜絕“一訓了之”“一培了之”,用“思想破冰”助推“行動突圍”、用“頭腦風暴”點燃工作熱情,教育引導校園長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膽識體現在“敢干事”上,把能力展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落實在“干成事”上,以“干部就要干事”的擔當姿態、“不進則退”的奮進意識、“平臺就是擂臺”的比拼精神,為推動臨河教育高質量發展集智賦能。(旦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