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發展戰略,事關全局、事關長遠。
1月6日,茂名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茂名市委書記莊悅群代表市委常委會向全會作工作報告。
報告中用了較大篇幅對城市發展戰略作了新論述,首次提出構建歷史文化核、現代活力核、未來發展核“三大內核”。
這是繼去年提出建設“茂名新城”后,從空間規劃上進一步明確城市新老并舉、產城融合的發展思路,深化和具化了“兩軸—兩個圈層”城市布局,延續了城脈文脈,建設精明緊湊城市的路徑更加清晰。
這是一個在實踐中豐富升級的茂名城市方法論。
新面貌
跨袂花江發展時代已來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要考慮中長期10年、20年的發展目標,還要考慮遠期30年、50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目標”。
未來的茂名是什么樣子?從時間標尺中找尋答案——
茂名建市以來特別是從20世紀80、90年代起,始終遵循一條軌跡、追逐一個夢想——向海而興,建設美麗的現代化濱海城市。
60多年來,茂名城市先從河西到河東,再跨過茂名大道,向南拓展,形成了組團式城市格局。河東、水東灣、共青河、博賀灣等城市組團相繼出現,勾勒了現代城市的框架輪廓。
組團布局有利于拉大框架,但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城市內部聯結的斷點多、縫隙大,導致空間分割、功能弱化、聯動不足。
讓組團融合起來,何處落筆關系全局。
2022年12月召開的茂名市委十二屆四次全會,立足城市“圈軸”和組團式空間結構,提出構建“兩軸—兩個圈層”布局,建設精明緊湊城市。
起筆瞄準一“江”——袂花江。流經茂南、電白兩區,穿越高鐵新城的袂花江,定位舉足輕重。城市“沿”小東江拓展延伸轉向“擁”袂花江緊湊布局,由“靠”著支流發展轉向“順”著干流建設。未來城市的大寫意,把袂花江作為城市的母親河。
袂花江。譚世聰 攝
運筆意在一“城”——茂名新城。隨著路網“鏈城”、生態“縫城”、功能“興城”步伐加快,南北組團“雙向奔赴”的態勢加速。2024年初,茂名市委順勢提出建設茂名新城。一個以共青河片區、高鐵片區、茂東片區為核心區,北組團南拓、中南組團北融雙向奔赴的城市新形態嶄露頭角。
茂名新城奧體中心。劉棟銘 攝
一年過去,茂名新城加快成型成勢,新城管理體制理順,23項交通項目全面鋪開,東粵路、文才西路建成通車,茂名南站、奧體中心提速建設,“兩軸—兩個圈層”城市布局進一步深化拓展。去年底,一場聲勢浩大的全民健身徒步活動走進茂名新城,市民用腳步“丈量”城市建設成果。
從謀篇布局的“大寫意”到精耕細作的“工筆畫”,茂名城市已經從“小東江時代”跨入了“袂花江時代”。
新認知
把握好三對辯證關系
“兩軸—兩個圈層”步步推進,緊湊型城市的圖景越來越明晰,也深化了對城市的規律性認識。
實踐無止境,認識也無止境。怎樣建設更加精明緊湊城市?在具體的情形中有著不一樣的矛盾表現。
比如說,新城建起來了,老城區怎么辦?城市向南靠海拓展了,北邊的區域怎么辦?產業布局落地了,周圍空間怎么辦?
2025年,“兩大機遇”將相繼到來——廣湛高鐵按計劃今年開通,籌備明年的省運會也進入關鍵之年。越是城市快速發展,越要厘清認識,保持定力。明確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什么留給未來干,這些判斷認知就極為迫切。
“城市發展是個動態過程,‘兩軸—兩個圈層’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組團間斷點的聯結,縫隙的縫合,幾組關系的處理,在實踐探索中漸漸清晰。”茂名市委政研室主任王志軍說,全會報告從戰略高度明確城市發展戰略,增強規劃的系統性、完整性,確保遠近結合、從容建設,提升城市發展力、持續力。
這次全會,明確在空間規劃上構建“三大內核”延續城脈文脈,明確城市“成長坐標”。
全會報告提出,綜合考慮城市歷史人文、功能定位、空間形態、建設時序,堅持“新老并舉”,建設老城區“歷史文化核”和茂名新城“現代活力核”,在南部濱海精心謀劃“未來發展核”。
老城區煥發新活力、新城區激發新活力、未來城區衍生新活力,“三大內核”的出發點正是對三對辯證關系的把握。
先看“新與老”。新城建起來了,并不意味著放棄老城區。從文化傳承看,茂名底蘊深厚,油城文化剛健樸實,好心文化崇德向善,紅色文化、工業文化、生態文化交相輝映,老城更新仍有許多空間。
再看“南與北”。城市向南靠海發展,并不意味著北邊不重要了。恰恰相反。從地理格局看,茂名南北之間有山海全地形特征,以茂名大道為大動脈的中央發展軸是“兩軸”之一。沿著這條軸線,高州城區向南融入中心城區,迫切需要助推南北雙向奔赴的城市“生長點”。
還看“產與城”。以環水東灣、環博賀灣“兩灣”為重點的南部濱海,是城市的未來所在。這里面朝大海、土地平整、空間廣闊,但鑒于城市發展時序,目前重點強化“兩灣”臨港產業布局,其他區域進行生態修復和適度留白。這是保持歷史耐心,為城市長遠發展負責。
水東灣畔棧道。
要看到,“三大內核”不是空間上的簡單分類,錨定的是深化拓展“兩軸—兩個圈層”布局,兼顧近期建設和中遠期規劃,統籌城市各組團融合,最終實現城市精明增長、緊湊布局。
新舉措
“新老并舉”出實招
思深方益遠,謀定而后動。全會報告對建設老城區“歷史文化核”和茂名新城“現代活力核”作了重點部署。
如何讓老城區“歷史文化核”煥發生機?方法是“打補丁”。
一方面,聚焦關鍵節點和重點片區打“補丁”,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老城區主要在茂南區,重點則落在西城片區和城北片區。
在茂名,有一套鄉村振興“一四五”工作法,用系統思維、流程體系解決鎮村建設問題。在部署重點片區打“補丁”上,全會報告提供了一種思路示范——
西城片區坐擁大學城,也擁有茂名建市以來最早的一批老街區、老建筑。結合資源稟賦考量,就是要做實“書房”,做活社區,做好傳承。比如,結合年輕人的特點,拓展時尚消費新模式新業態,謀劃建設科創產業園,打造“最懂年輕人”的創意社區。在歷史傳承上,修復“四街四巷”、百貨大樓等老街區、老建筑,加快建設公館驛站,讓年輕人流向“百年公館”。
“打補丁”不僅促進老城更新,還要促成連接組團的樞紐。城北片區列入重點,是因為打上了這塊“補丁”,往北能銜接“金(山)金(塘)石(鼓)”產業帶、佛茂合作園、“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打通高州城區向南融入中心城區的連接斷點。
示意圖:打通高州城區向南融入中心城區的連接。劉棟銘 制作
城北片區的任務非常明確,就是要一體實施地質災害治理、產業升級、生態修復、治理優化,加快建設“陽光100”城市客廳,再創礦地融合、生態振興示范樣板,打造粵西文化休閑娛樂新名片。
更廣意義上,打“補丁”還意味著通過一幢幢老樓、一片片歷史街區的煥新,延續城市文脈,讓城市留下記憶、留住鄉愁,增強人們對城市的歸屬感。
如果說建設老城區“歷史文化核”是在斑駁的歲月中極限縫補,建設茂名新城則是在時代畫布上的磅礴揮毫。全會報告提出“五化聯動”,為提速推進茂名新城“現代活力核”成型成勢指明方向。
“五化聯動”分別是體制機制要最優化、路網建設要便捷化、功能服務要人文化、城市風貌要特色化、城市生態要園林化。這其中,除了人們耳熟能詳的協同發展、路網規劃、導入項目外,一些新的提法和要求讓新城形象具象化起來。
比如,特別注重重要片區城市設計全覆蓋,在造型設計、格調搭配、色彩運用上增強建筑藝術美感、濱江生態美感、道口視覺美感,塑造特色鮮明、底蘊深厚的城市形象,吸引更多人在新城生活工作、“City Walk”。
再如,堅持生態優先,加快茂名北熱帶植物園規劃建設,精心打造“由江到灣、一脈四園”大型公園體系,繪就“一城繁華半城綠”的城市印象。
茂名的城市發展,既有對歷史的敬重,又有對未來的雄心。新老共生、煙火賡續,共同點亮城市未來。
新特點
南北跨區域聯動的產業帶
考慮茂名城市建設需要從全局出發,這個“局”,便是“兩軸—兩個圈層”的大局。
茂名市“兩軸—兩個圈層”規劃布局。
“兩軸”貫通南北、連接東西。“兩個圈層”以高鐵新城為“樞紐”,聚要素、強功能,提高首位度,增強輻射帶動力。放在一起看,就是一個突出重點,又直指城市更大范圍一體化發展的布局。
全會報告提出,通過節點提升,“注活水”優化生產力布局,形成新的城市“生長點”。重點沿茂名大道北向兩側,盤活存量空間,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城融合,提速高州城區向南融入中心城區。
戰略意圖十分清晰,就是要創造條件加快實現高州城區與茂名中心城區“雙向奔赴”、連成一片。發展南北跨區域聯動的產業帶,便是往這片空間注入活水。
一條是“金(山)金(塘)石(鼓)”產業帶。這里的金山、石鼓屬于高州市,金塘則屬于茂南區,縱跨兩個行政區域。
“金金石”片區聯結中心城區與高州城區,處在“第一圈層”關鍵節點,區位便利、土地豐富,但低端凌亂,不利于融合發展。
全會報告把脈開方:要整體規劃、成片開發,高標準編制“金金石”片區產業規劃,以金山街道、金塘鎮為重點發展區,以石鼓鎮為拓展區,連片整體規劃,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帶。金塘要深化金塘產業園規劃,圍繞汽車零配件、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加強項目招引、延鏈補鏈。石鼓要聚焦“小城市”定位,推進漁網主題鎮墟、農副食品加工產業園、漁網主題文旅片區“一墟一園一區”建設。
接下來,“金金石”片區將進入大力盤地、夯基、引企的忙碌時間,推進“七通一平”、標準廠房、生活服務等配套設施建設。只有讓優質企業引得來、留得住、發展好,這一節點才能真正“生長”起來。
另一條,則是“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與首次亮相的“金金石”片區不同,“甜美果海”已獲評首屆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精品景點線路。
“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一景。陳兆武 攝
示范帶涉及高州市根子、分界、泗水三鎮,融合發展有交通之便、產業之利、人緣之近。
根據部署,“甜美果海”鄉村振興示范帶將建好生產路、生活路、旅游路“三條路”促融合,實現村與村、景與景之間快速通達。還將建好學習區、產業區、服務區“三個區”促發展,用好柏橋荔博園、柏橋講堂、3個國字號平臺、儲良龍眼坊、灘底農家院、柏橋服務區等響當當的品牌項目。
當前,茂名正處在實現整體躍升的關鍵機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國務院把粵西作為城鎮化潛力較大的七個片區之一,省委提速推進“百千萬工程”,城鄉融合、協調發展迎來難得機遇。錨定“兩軸—兩個圈層”深化拓展,快馬加鞭推進組團融合與節點提升,建成一座精明緊湊、活力四溢的魅力之城翹首可期。
南方+記者 劉棟銘
通訊員 李景堯 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