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廣大黨員干部應勇挑重擔,為“全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匯聚磅礴力量,共筑鄉村人文自然安居之美。
循兩山理念之跡,溯綠色發展之源,共筑鄉村生態之美。于鄉村而言,生態環境更加與人民生活水平息息相關。各級政府部門要深刻把握“綠色發展”的政績觀,把守護綠水青山擺在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位置。保障永久農田,將“鄉村農田”打造為廣大人民的“詩意田園”;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將“茅屋三椽”轉變為“屋舍儼然”;以千萬工程為引領,全域推進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項革命,做優村居環境;以五清三通、美麗庭院、未來鄉村為抓手,扮美農家、優化農居,扮靚“萬千鄉村”,打造“水繞陂田竹繞籬,綠遍山原白滿川”鄉村美景畫卷。
循楓橋浦江之跡,溯基層治理之源,共筑鄉村和睦之美。鄉村是基層治理的最后一環,也是將政策規定從政府傳遞到民眾的“最后一納米”,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打造“友善友睦友好友愛”的鄉村鄰里和諧氛圍,以法治強保障,以自治增活力,以文化促和諧。充分發揮村干部、網格員、“五老”、鄉賢等基層“微治理”作用,鼓勵村民說事、引導鄉賢調事,把民意“攏”起來、民心人心“凝”起來,讓農村基層治理松而不散、張弛有度、生機盎然,打造出“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鄉村和睦畫卷。
循千萬工程之跡,溯鄉村全面振興之源,共筑全域共富之美。如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是作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的浙江必須交上的答卷。溫嶺小箬村,以“斑斕之色”裝飾“漁村之夢”,結合民宿度假、海釣體驗豐富服務場景,增加居民創收方式;云和梯田,依山就勢,層層疊疊,帶領游客在“山嶺之上”感受“山野之趣、豐收之喜”,轉一產為三產,延長產業鏈助農民增收;臨安指南村,“千年銀杏鋪古道,萬里古道串古村”,以文化體驗、古村落參觀體驗促農產品銷售、村民增收。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學習優秀村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將青山綠水轉化為金山銀山、良舍佳景,完善配套設施,做優服務體驗,以本村山水養富本地之民,繪就鄉村共富畫卷。
(浙江省臺州市臨海市汛橋鎮人民政府 吳怡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