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東省東莞市東坑鎮,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分別身著“紅藍綠”三色馬甲,奔走在大街小巷、村頭村尾,對轄區群眾進行問需解難,以實際行動演繹“多重角色”:進群眾家門聊家常聽心聲,當好“民情收集員”;深入沿街商鋪、企業車間等場所排查安全隱患,當好“安全保障員”;協助參與到矛盾糾紛預防、排查、化解全過程,當好“矛盾調解員”......這是東坑鎮創新實施“紅格善治”工程,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個生動縮影。
近年來,該鎮大力推動黨建與網格深度融合,將“N”個行業和社會力量整合編入微網格,構建覆蓋更全面、配置更完善、服務更高效的治理體系,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助推全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行“黨建+網格”融合模式,激發基層治理紅色動能
“請全體黨員干部按照‘紅格善治’要求,積極到駐點村(社區)網格報到,聯系服務群眾。”每到節假日前夕,東坑鎮各機關單位黨組織都會發出類似提示信息,動員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紅格善治”專項行動。
開展黨員聯系群眾工作
為進一步提升網格治理效能,東坑鎮把黨組織建到網格上、把黨員沉到網格中,堅持用黨建“小網格”下好基層治理“大棋局”。一方面,構建完善黨建網格架構。建成48個網格功能型黨支部和132個微網格黨小組,實行“雙鏈”吹哨、統一調度工作機制,由駐點網格“兩委”干部擔任黨支部書記并兼任網格長、駐村(社區)單位的機關黨員干部擔任黨小組組長,“紅格善治”工作隊直插現場,通過半行政化管理模式,推動“專職+兼職+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治理。另一方面,升級打造“三色共治”基層治理隊伍。全面配強微網格“1+5+X+N”力量,統籌網格黨支部書記、微網格黨小組組長、微網格網格長、宣傳專員和基層治理員“5”大主力,整合在冊黨員、流動黨員、入黨積極分子、“雙百”社工、社區志愿者等“X”個后備力量,同時發動樓棟長、商戶、快遞員、外賣員、物業員工、熱心群眾等“N”個行業和社會力量,組建132支“紅格善治”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隊,累計推動972名村(社區)“兩委”干部、黨員、群眾納入工作隊,形成紅、藍、綠“三色”共治格局。
通過整合黨建、綜治、應急、網格等職能部門資源,凝聚起“散兵”“單兵”合力,促使全鎮微網格巡檢力量增加60%,隱患上報數增長113%,隱患處置數最高峰增長近800%,智網系統上報問題隱患處置率達99.5%。
健全治理工作機制,實施“紅格善治”工程
“上次我反映巷道堆放垃圾和其他雜物的問題,不到半天時間就解決了,街巷環境整潔干凈,看著都讓人舒心不少。”井美村謝女士對反映問題能及時解決表示肯定。這得益于東坑鎮出臺了“紅格善治”工程提質增效行動方案,進一步健全完善了網格治理的具體措施和運行程序。
開展老舊危樓安全隱患排查
一是明確網格職責和內容。針對小微網格長職責不明確、網格黨組織任務分工不明晰等問題,搭建起網格長牽頭抓、微網格長具體統、基層治理員勤反饋、村(社區)落實辦的“分級管理、責任到人”管理機制;建立以村級黨組織為主導的網格資源協調機制,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牽頭聯系轄區內公安、司法、城市管理、醫療衛生、市場監管等服務力量,網格黨支部書記負責具體對接,微網格黨小組組長協調鏈接機關資源,微網格長落實推進,推動有關職能部門力量下沉,形成黨委管總、網格主戰、多方聯動的治理格局。
二是細化紅格善治運轉工作指引。探索建立小微網格人員統籌調配機制,規范人員召集流程及前期工作準備,做好村(社區)組織員及治理員商定時間、組織委員發起召集、機關黨組織積極響應的環節銜接,確保通知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完善網格事項反饋工作制度,由分管網格干部向網格管理中心調取轄區數據,結合村(社區)“兩委”工作會議,定期通報情況并反饋微網格小組長,實現村(社區)、報到機關單位、網格部門的信息互通,推動問題解決提速增效。
三是完善事項巡查協辦機制。根據網格事件發現處置的難易程度,劃分為日常哨、重點哨、疑難哨三類“哨聲”。推動“日常哨”格內處理,對于巡查中發現的矛盾糾紛、風險隱患,由基層治理員第一時間進行協調處理,努力將矛盾糾紛、風險隱患就地化解;推動“重點哨”村內處理,由村(社區)開展研判,制定調處方案,落實化解措施;推動“疑難哨”由駐村團隊介入處理,駐村團隊接到申請后,及時向駐村領導匯報,由駐村領導牽頭組織駐村團隊、屬事村(社區)成立工作組,會商研判,研究并落實化解處置方法、措施,必要時上報群眾信訪訴求綜合服務中心。
聚焦三大攻堅重點,串起紅格善治“三根線”
近日,長安塘村鴻垠工業園一分租工廠內發生員工與雇主的勞資糾紛,村“兩委”干部和基層治理員接報后立即趕往現場,詳細了解雙方當事人的訴求,引導雙方友好協商,防止矛盾擴大。通過耐心勸導,雙方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握手言和,雇主已按要求結清員工工資。日常生活中還有出租屋家庭糾紛、網絡勞務中介詐騙等等,“紅格善治”工作隊總能第一時間精準介入并妥善解決問題,有效實現問題“不出格”。針對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和問題,“紅格善治”重點抓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黨員聯系服務群眾三項工作,推動各類隱患早預防早發現早消除。
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工作
一是開展黨員聯系群眾服務,串起“民生線”。推動黨員“雙報到”“駐點聯系群眾”等活動嵌入網格日常巡檢,創建微網格微信群132個,通過“菜單式”服務,組織黨員在格內認領“微心愿”,開展服務代辦、訴求收集、糾紛化解等工作。創新提供“出租屋代管服務”,免費幫助房東協管出租屋,對群眾反映的擾民、消防等問題一秒響應、馬上處理。強化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建設,推動社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居民代表共商共治,開展“一小區一品牌”建設活動,培育“紅色樓長”和“志愿先鋒”服務隊,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
二是加強矛盾隱患排查化解,串起“生命線”。建強綜治中心,靈活推動網格、公安、司法等部門常駐、輪駐、隨駐綜治中心,建成“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推動村一級綜治中心與黨群服務中心功能銜接,實現陣地共建、資源共享、服務聯動。建立和完善重大事件應急處置、群眾上訪事項處置化解、“信訪微治圈”群眾訴求服務等工作制度,高度關注涉勞動關系、金融、交通、房地產、教育等重點領域,以及困難群眾等重點人群,及時研判苗頭隱患,完善應急處置措施。探索拓寬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渠道,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三是抓好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串起“產業線”。全面開展“敲門行動”,動態摸排網格內工廠企業、出租屋、商鋪、“三小”場所、“九小”場所、重點人群、安全隱患等情況,完善每個微網格的安全風險地圖,打造“人事物”基礎信息一張網。在“微網格”覆蓋大部分場所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應急、消防等行業部門運用信息化平臺開展日常巡檢,配合紅格善治隊伍工作,選取黃屋村、井美村及10個行業部門作為消防安全治理“一網統管”試點,形成“行業監管+屬地兜底”的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格局。
兼職治理員參與日常巡查
今年以來,累計開展“紅格善治”專項行動36場,檢查出租屋、“三小”場所、工貿企業等列管對象近2萬間次,收集矛盾糾紛微弱信號1472宗,發現并整改安全隱患800多宗,切實將黨建觸角延伸至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有效地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網格治理效能,為基層治理織起服務管理全覆蓋“一張網”。(作者:周海燕、吳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