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2025年,農牧食品行業需關注“一升一降”兩個問題——升,即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降,指降低周期對農牧產業的影響。
“過去一年中,在政策支持下,豬價有所回升,通過全行業共同努力,大部分生豬養殖企業已結束虧損,實現了一定盈利。”劉永好提到,一方面,各大豬企發力降本增效,先進技術和設備加快應用,規模化與智能化更好結合,生產效能更高,在市場波動中更顯韌性;另一方面,頭部豬企普遍通過穩健經營和優化債務結構,降低負債總額和資產負債率,整體經營質量有所提升。
“也要看到,養豬以外的畜牧行業仍面臨諸多挑戰,乳制品行業也進入調整期,從養殖端到加工端都在承壓。”劉永好認為,農牧食品行業多個周期疊加已經持續一段時間,新的一年,要正視外部環境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一是新質生產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給傳統農牧業帶來發展契機;二是規模化養殖趨勢將加速產業鏈整合升級,農牧業要注重標準化、數字化變革;三是消費模式推陳出新,市場需求更加多元,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作為2025年重點任務,相信會有更多政策工具出臺。14億多人口的龐大市場是我國最大優勢之一,內需起來了,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劉永好說。
在劉永好看來,做好“升”和“降”兩篇文章,都需要將提高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挺在前面,用生物科技強化生產制造能力,用數智化提高管理運營能力。此外,龍頭企業還要積極發揮鏈主作用,延鏈補鏈強鏈,帶動行業整體發展,提升市場效益。
“我們堅定不移進行科技賦能,開展核心技術攻關,主要體現在‘硬、卡、替’三個方面。”劉永好介紹,“硬”指硬科技的研發和落地,創造“科研院校研發+投資公司轉化+企業產業落地”的合作模式;“卡”指布局育種等卡脖子工程,開展鴨芯片、豬芯片領域的技術攻關,打破國外壟斷;“替”指實現用糧節約和蛋白替代。劉永好告訴記者,在技術創新支持下,2024年前三季度,農牧板塊新希望六和實現盈利,提前達到全年扭虧為盈的目標。
劉永好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當前社會經濟主要問題提出了非常明確的方向和舉措,民營企業要響應國家號召,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