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進一步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出了清晰明確的部署,對進一步推動各地產改工作走深走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為承擔牽頭抓總職責的各級工會,在具體貫徹落實過程中,需在認真總結2017年產改工作開展以來的經驗做法基礎之上,按照《意見》提出的“堅持系統觀念、問題導向、守正創新”要求,以思維謀劃上的系統集成、重點難點上的精準突破、方式方法上的傳承創新和廣大產業工人的可感可獲,不斷增強產改的系統性、延續性、針對性、實效性,扎實推動產改向縱深發展,進而為充分組織協調發揮廣大產業工人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貢獻工會的智慧力量。
注重協調配合,以系統觀念統籌推進產改
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系統工程、長期工程、全局工程。自2017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以來,各地結合實際,各展所長,多措并舉地推進產改,取得了顯著實效。但在具體工作中,各自為政,相對單線條的抓落實,同一個地方,同一個企業,互不協同銜接,形成割裂的、兩張皮的現象不在少數。為此,需要找準產改的“最大公約數”,加強系統推進,注重耦合協調,注重資源共享,注重聯動配合,變“單向單兵”為“多向重兵”,真正形成產改的“一盤棋”和“十指彈琴”。系統推進,構建全局性改革支撐體系。用聯系的觀點,把《意見》中“強化思想政治引領、保障主人翁地位、完善技能形成體系、健全職業發展體系、維護勞動經濟權益、搭建建功立業平臺、壯大隊伍”7個方面的要求歸類合并、相互貫通,一體推進落實。推動產改與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相結合、與工會重點工作相結合、與產改相關單位業務工作相結合、與企業生產經營相結合,構建完善“黨委統一領導、工會牽頭抓總、部門各司其職、企業發揮主體作用”的工作格局。有機統一,鍛造集成性融合推進模式。推動《意見》落地,集成推進是關鍵路徑。集成政策資源,政府各部門協同,將涉及職業培訓、技能提升、權益保障等方面政策有機整合,形成連貫有力的政策體系。集成培訓體系,聯合企業、職業院校與社會培訓機構,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技能培訓平臺,涵蓋從初入行業到高階技能提升全鏈條課程,實現培訓資源共享與高效利用。集成管理服務,搭建統一信息管理系統,匯聚產業工人基本信息、技能水平、職業發展軌跡等數據,便于精準服務與動態管理。統籌協調,健全整體性改革落實機制。工會應密切與產改相關單位間的協調配合,建立責任明晰、鏈條完整、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常態化、長效化做好協調服務、跟蹤問效、督促落實,確保產改落實的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建立產改相關單位和工會相關業務部門之間的雙向聯動協同機制,加強跨部門之間的政策溝通與協作,提高政策效能,確保各項舉措之間相互銜接、協同發力、精準有效。
注重問題導向,以清單責任細化推進產改
牢固樹立問題導向,能夠幫助我們聚焦產改推進中遇到的關鍵問題和突出矛盾,明確改革的重點方向和難點問題,更有針對性地攻堅克難,取得產改實效。用好調查研究“傳家寶”,深入車間班組、職工家庭,真誠傾聽產業工人呼聲、真實了解產業工人愿望、真情關心產業工人疾苦。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相統一,在“解剖麻雀”中摸清實情、找準癥結、提出對策,從基層生動實踐中提煉可復制、可借鑒的經驗做法,推動產改不斷取得新突破、結出新碩果。列出問題清單“開好方”。產改工作開展以來,各地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工作推進不平衡、少數基層單位思路不夠清晰等問題,要精準聚焦產改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深入總結分析得失及其原因,形成問題清單,逐項明確目標、責任、措施,把“路線圖”繪細、“施工圖”繪實。通過完善源頭機制,強化政策深度運用,暢通產改多維渠道,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扣緊落地落實“責任鏈”。對照《意見》要求,細化責任分工方案和重點項目清單,形成分工明確、職責明晰的責任體系。加強對產改工作情況的督促檢查和分類指導,充分發揮產改聯絡員、信息員、觀察員、宣傳員隊伍作用,及時了解、全面掌握工作推進情況,對基層改革中遇到的難題要及時關注、主動介入,通過上級指導和基層探索有機貫通,確保各項政策貫通到基層、落實到企業、惠及到產業工人。
注重特色特效,以守正傳承創新推進產改
只有守正才能保證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只有持續創新才能更好地守正,貫徹落實《意見》,需要更加注重守正創新。突出工作重點。以《意見》出臺為契機,強化對產改政策的學習研究,弄清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與“改革”的側重點,找準產改與企業發展、企業文化、企業管理以及產改與工會工作的結合點,聯系產業、行業、企業發展的實際,摸準重難點。注重品牌鍛造。把品牌鍛造作為產改工作創新的有力抓手,深入調研產業工人需求和期望,確立產改工作品牌的獨特價值主張。高度關注產業發展動態和產業工人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品牌策略和工作重點,不斷創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把觀摩交流作為強化指導、促進落實、比學趕超的有效手段,互學互鑒、共同提高,著力構建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立足地方實際的工作格局,打造一批產改工作特色項目。強化示范引導。注重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國企、大企、名企等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帶動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等爭創特色亮點,因企制宜,因地制宜,分頭推進。按照“一企一策一特色”要求,創新改革舉措,提煉改革經驗。鼓勵產改體制機制相對成熟、改革成效初步顯現的企業與地域相鄰、產業相近的企業結對共建、互幫共進,以“聯手興家”的方式共推改革。依托主流媒體和新興媒體,大力宣傳產改的重要舉措、先進典型和經驗成效,形成全社會支持產改部署、共推產改落實、共享產改成果的生動局面。 (淮安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尹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