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貫徹“六個堅持”原則,其中之一是堅持守正創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重大原則,錨定“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奮勇前進。
一、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守正創新是我們黨在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堅持守正創新的重要思想方法對于我們保持戰略定力,在守正中強基筑根、培元固本,推動改革行穩致遠具有重大意義。
守正創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好、運用好貫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觀點方法的“六個必須堅持”,其中第三條是“必須堅持守正創新”。守正就是要守住方向、守住原則、守住立場、守住命脈;創新,創的是新思路、新話語、新機制、新形式。守正創新蘊含著馬克思主義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方法論。我們所從事的是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只有堅持守正,始終守好本和源、根和魂,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才能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為任何干擾所惑,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只有堅持創新,在創新中尋求突破,才能做到因勢而動、順勢而為,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
守正創新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都體現了守正創新的重要思想方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立場、方向、原則、道路等根本性問題上旗幟鮮明、毫不含糊,該改的、能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能改的堅決不改,不動搖、不偏軌、不折騰、不停頓,勇毅前行、敢于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實踐成果、制度成果、理論成果,譜寫出我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中最壯麗的篇章之一,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續寫“兩大奇跡”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也為新征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和寶貴經驗。
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的重大原則之一。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的本質是不斷推動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而不是對社會主義制度改弦易張。只有堅持守正,方向不變、道路不偏,繼續完善各方面制度機制,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同時,要清醒看到,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動態過程,必然隨著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已有制度需要不斷健全,新領域新實踐需要推進制度創新、填補制度空白。只有堅持創新,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決破除妨礙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弊端,才能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因此,守正創新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守的重大原則。
二、守正創新必須堅守正確的改革方向和原則
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改革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就是守正。脫離“守正”,改革創新就會淪為“改旗易幟”,犯不可挽回的顛覆性錯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體現黨的性質和宗旨,符合我國國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范圍廣、觸及利益深、攻堅難度大,需要在黨的領導下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處于國家治理體系的核心位置,在國家各項事業中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只有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改革才能保持正確方向、堅強定力、強大合力,才能行穩致遠、取得成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的根本保證,要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必須堅持黨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統一領導,既通過完善黨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來保障改革順利推進,又通過不斷深化改革來加強黨對各項工作的全面領導。
堅持馬克思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馬克思主義始終是我們黨和國家的指導思想,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全面的、系統的,既有對改革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科學總結,也有指導各領域改革實踐中形成的規律性認識。大力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把學思想、悟原理同抓改革、促落實緊密結合起來,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對于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和道路,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所進行的一切完善和改進,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繼續前進,而不是改變方向,更不是要丟掉我們黨、國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推進的改革,是為了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性質不變、方向不改、道路不偏。
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人民民主專政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國家性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不斷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體系,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進一步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縱深推進提供政治保障。《決定》在詳細闡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時明確指出:聚焦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制度更加健全、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改革既是黨的主張,也是人民期盼。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始終堅持鮮明的人民立場,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從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百姓生活的難點中找準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把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清單轉化為改革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切實提升改革的精準性、針對性、實效性,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三、守正創新必須錨定改革總目標大力推進創新
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創新為守正注入新的活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改”,把該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敢于說前人沒有說過的新話,敢于干前人沒有干過的事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改革總目標,始終朝著總目標指引的方向前進,該改的堅決改,不該改的不改。要順應時代發展新趨勢、實踐發展新要求、人民群眾新期待,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
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推進創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能否應對好這一大變局,關鍵要看我們是否有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關鍵在于能否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到直面矛盾問題不回避、鏟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要突出問題導向,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著力解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的重大體制機制問題,著力解決制約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卡點堵點問題、發展環境和民生領域的痛點難點問題、有悖社會公平正義的焦點熱點問題,以解決問題為突破口,推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
突出經濟體制改革這個重點推進創新。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牽引,對其他方面改革和創新具有重要影響和傳導作用。在改革創新中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有助于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對于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要從現實需要出發,從最緊迫的事情抓起,在解決實踐問題中深化理論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新征程上,要繼續突出改革重點,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問題,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推動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
大力推進各個方面創新。推動改革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取得新突破新成效,就要全面協調推進各方面改革,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大力推進理論創新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敢于提出引領時代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戰略,不斷創造出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世界意義的創新理論成果。大力推進實踐創新要更加注重系統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點,更加注重改革實效,增強各項改革舉措的協調配套,推動改革舉措落實落細落到位,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大力推進制度創新要緊緊圍繞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拿出更大的勇氣、更多的舉措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大力推進文化創新要深入推進“兩個結合”,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夯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文化根基。(作者:王公龍,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