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社會治理 > 理論前沿 > 正文

以“新能源交通”推動農村公路運營管理高質量發展

交通暢,百業興。近年來,“四好農村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迅速普及,有力地保障了農村廣大群眾安全出行。“新能源交通”是具有排碳量少、干凈清潔、輕便靈活特點的新能源載體交通工具,也泛指公路沿線范圍內的邊坡、服務區具有可開發利用“光伏”能源等土地空間的交通資源。新能源與農村公路的深度融合發展前景可觀、大有可為。

建設交通強國必須推進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是深化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當前,農村公路已進入提質增效階段。以南澗縣為例,從建設的角度看,截至2023年底,南澗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3322公里,其中村道里程2087公里,占比達62.85%,已經基本實現村村通。但是從運營管護的角度看,還是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問題。截至2024年,到全縣81個村委會的農村公路硬化、通客車以及通郵率均達100%;全縣1159個自然村全部通達,649個自然村已通暢,自然村通暢硬化率為56%。至2023年末全縣有客運班線車197輛,與2022年相比較,減少8輛;公交客運車23輛,與2022年相比較,減少8輛;網絡預約出租車94輛,與2022年比較,增加24輛,增長率為34.3%。

以上數據表明,在道路硬化方面,南澗縣通往自然村組的公路硬化率、通客車率和通郵率水平較低;客運班線車、公交客運車數量減少、網絡預約出租車增加的趨勢說明,現在群眾選擇出行的方式正在逐漸向個性化轉變。經過深入調研發現,網絡預約出租車增多的原因一是運營成本低,網絡預約出租車現在基本采用以電車為代表的新能源車輛,輕便靈活,維護成本低;二是服務到位,能夠做到隨叫隨到,群眾出門就能乘車,服務至“最后一米”;三是載客量靈活。以上三點與傳統客運班線車、公交車(油車)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是新能源交通的優勢。

隨著城鎮化的不斷推進,農村人口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年輕人口逐步向城市轉移,留在農村的人員大多是老人兒童。人民交通為人民。建好“四好農村路”的根本目的與意義在于有力有序服務保障好在農村生產生活的群眾、著重滿足農村老人兒童的出行需求。當前,制約農村公路運營管理高質量發展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制度不夠健全、成本不夠優化、服務不夠到位等幾個方面。大力發展新能源交通是實現農村公路運營破題突困的關鍵一招,也是真正將農村公路“運營好”落到實處的關鍵一步。

堅持黨建引領。一是深刻學習領悟。各地區要深入學習領悟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高位推動,以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州縣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二是完善制度體系。在黨委、政府的統籌主導下,著力完善建設體系、管養體系、運營體系、考評體系、法規政策體系等,給予農村地區運營管理公路最大力度、最實際的配套政策支持。三是堅持協調聯動。強化統籌發展改革、政務服務、自然資源、林業草原、農業農村等部門,按照涉及職能職責整合,讓行政審批、開發利用、綜合執法等工作形成合力,強化指導督促農村公路發揮作用。

堅持規劃優先。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充分挖掘農村公路沿線邊坡土地空間大的特點進行綜合開發利用,發揮好農村公路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的先鋒作用。堅持超前謀劃、規劃科學,補齊短板、消除瓶頸,特別是針對通自然村公路的末端硬化建設、養護管理、服務運營等幾個方面。例如著力規劃開發農村公路邊坡“光伏”能源建設區,設置太陽能路燈、新能源綜合服務站等,持續推動優化農村公路服務項目、服務能力、服務質效。二是堅持一線調研。深入開展民意調查,積極征求群眾意見建議,把長期在各自然村生產生活的群眾底數摸清,針對各村或者片區制定符合群眾出行意愿的建設項目、服務站點,形成“一村一方案”。三是突出規劃重點。立足各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的現實需要和長久需求情況,規劃出階段性重點任務,集中力量攻堅。要突出服務重點導向,引進能夠滿足各村群眾的服務系統,例如建設新能源汽車配套的充電裝置等進行綜合開發管理,實現“一點通”服務到家的智慧系統。

堅持綠色交通。一是堅持“四化”建設。著力推進新能源交通“一車一檔”信息化建設,強化新能源交通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聚焦“路長制”“黨員示范路”等模式,有效融合基層治理農村公路網格化管理,推行農村公路基礎數據信息和新能源交通車輛“一網統管”的管理模式。聚焦“潔化、綠化、美化”,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等項目,發動和鼓勵群眾沿進村道路栽花種草、培植樹木,打造出人人均能享受的“暢、安、舒、美”出行環境。二是整合有利資源。深化農村公路的數字化應用,強化出行服務、養護災害預警等大數據融合,不斷豐富農村公路的基礎數據以助推服務水平能力。積極推進打造美麗農村路、產業公路、文旅公路等,輻射周邊群眾,以服務助推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三是服務“最后一米”。實施政府購買基本服務、“以補代建”等新模式,引進群眾“點餐式”管理服務體系,實現群眾在家“點餐”、服務跟進至家門口。針對運營主體,在給予政策支持的同時,健全優化農村客運補貼制度,對購買新能源農村客運車輛、管理服務平臺建設和載客運營等進行適當補貼,強化維修保養服務。

強化創新舉措。一是創新模式。要立足資源稟賦差異,探索適合不同地區的農村公路發展模式,促進農村公路與當地產業深度融合。各地區要結合實際,充分激發群眾的內在潛力,鼓勵企業、群眾等參與農村公路建設和運營,走出一條與地方群眾利益需求相契合的創新性農村公路發展道路。例如大理州《黨建引領農村公路建設,助力鄉村五大振興》創新模式獲全國第三屆交通運輸行業基層黨建創新案例暨優秀黨建品牌。二是培育人才。各地區要引進和培育交通、經濟、產業等各領域專業性人才,并大幅向基層傾斜,直至行政村一級,創新“傳幫帶、老帶新”、“薪酬獎勵”工作機制等,為農村公路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三是強化監管。要堅持黨建引領,充分激發村級黨組織的統籌協調作用和監督管理作用,明確基層干部的工作職責,主動接受群眾監督,有關事項定期或不定期向群眾公開,做到事事有落實、時時有監管,向廣大群眾交出一份滿意的“四好農村路”建設答卷。(南澗縣寶華鎮黨群服務中心交通工程師 張文虎)

[責任編輯:李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