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大黨員干部必須以“念茲在茲,朝斯夕斯”的態度,問民“三聲”,知民所需,應民所求,讓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問“民意”所向,凝聚改革共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增進共識。”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各人群的利益訴求、關注重點不同,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注定是一條復雜而艱難的道路,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就難以順利推進。我們必須緊緊依靠群眾,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在改革決策的過程中暢通民意表達通道,全面聽取各方意見,回應社會關切,深入調研論證,統籌兼顧各方利益,畫出最大同心圓,找到最大公約數,讓改革脈搏與人民期盼同頻共振,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和信賴,才能在改革實踐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問“民情”所系,探索改革路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在深刻領會黨中央戰略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各地的不同民情,找準自身定位,眼睛向下看、腳步向下走,制定切合實際的具體改革舉措。廣大黨員干部要秉持“親身下河知深淺”的理念,調研開路,走進群眾,深入村居社區、融入民生日常,把各地區的情況摸清楚、盤透徹,做到知根知底、心中有數,讓改革辦法接地氣、冒熱氣,讓改革“新路子”真正立得住、叫得響、管長遠。
問“民生”所難,抓住改革關鍵。“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改革,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地日子。我們要以“民生”為切入口,聚焦教育、醫療、住房、養老、就業、食品安全等社會問題,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反復提及、長時間得不到解決的現實問題挖出來,以此為改革的發力點和突破口,倒逼改革向難點、痛點、堵點推進,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關鍵小事”,讓大政方針落實到尋常百姓家,全力以赴將“問題清單”變成“成果清單”,以群眾到底認不認可、滿不滿意來檢驗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