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塑造了城鄉融合發展的實踐樣板,描繪了美麗鄉村的生動圖景,指引了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路徑。近年來,山西省忻州市河曲縣唐家會村堅持黨建引領,以和美鄉村建設為目標,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強村富民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努力,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精品示范村。
改善人居環境 下好“先手棋”
“在過去,我們唐家會村一直是全村只有一條街,破舊老屋百十間,燒炭取暖煙漫天,污水傾倒滿大街。而如今,我們的村容村貌真可謂煥然一新。”大學生村干部張雪身為唐家會村人,在介紹村里這幾年發生的變化時不禁感慨道。
近年來,村黨支部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先手棋”。全力推進“六亂整治”,共拆除亂搭亂建46處,清理亂堆亂放251處,清運亂扔亂倒191噸。不僅如此,村黨支部還通過集中整治把五處廢舊垃圾點變為五個“口袋公園”,變廢為寶,扮靚鄉村底色。同時將村內近15公里的道路全部硬化、亮化、綠化,并且對村內的立體墻面進行了美化。一番改造下來,唐家會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村里現在還有一支專職環衛隊,配備了全自動清掃車和垃圾清運車,保證清潔常態化。人居環境變好不僅讓村民的生活更便利,還激發了大家共同參與建設美麗鄉村的熱情,現在村民們對自家房前屋后的衛生環境都會自覺清理保持。”談及村莊的“高顏值”,唐家會村黨支部書記張永貴難掩喜色。多年來,唐家會村始終堅持高標準、多點位同步發力,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截至目前,村內排洪排污管道覆蓋率達65%;自來水智能管網入戶率達100%;高標準改造旱廁501戶,配套新建縣城周邊首座污水收集站;集中供暖入戶率達95%,全村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農文旅融合 走出“致富路”
“要致富,先修路。聽到黃河旅游公路開工建設的消息,我當即便提議全村組織修路,設想村里要是修一條連接旅游公路的寬闊大道,肯定能帶來前所未有的大機遇。”提起這條路,張永貴十分慶幸當時的選擇。
路是修好了,如何充分利用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經過村里認真協商和考察,發現河曲縣城及周邊沒有一家游樂園,于是一座由無動力兒童樂園、動力游樂園、水上樂園、滑世界、電玩城五大板塊構成的大型親子樂園在唐家會村拔地而起。
該項目是由唐家會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獨資成立的河曲憶鄉情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游樂園建成落地后,本村35名村民就地上崗,一到周末或節假日,成百上千的游客紛紛前來游玩體驗,很快就為村集體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據統計,現在的游樂園年可接待游客3.5萬余人次,年收入200余萬元。
不只是游樂園辦得好,大棚種植和采摘也是唐家會村的“看家本領”。唐家會村自2009年起建成溫室大棚106座,占地230畝。近幾年,鮮食采摘園引進草莓、油桃、葡萄、火龍果等十余種水果,讓人們能“冬吃草莓夏吃瓜,四季鮮食不斷茬”。“果蔬+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業態帶動了從事大棚種植的71戶一般農戶和8戶脫貧戶致富,畝年收入達5萬余元。
在村西還有占地面積為147畝的設施農業示范園。據張永貴介紹,該村專門設立5座示范棚,不斷更新果蔬品種,為的就是種出市場需要和游客喜愛的好品種。2023年示范園種植了“網紅”貝貝南瓜,今年則與內蒙古一農場深度合作,種植了“白梨翠”等兩個品類的香瓜、“普羅旺斯”等7個品類的西紅柿。該項目采取“股份經濟合作社+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通過土地流轉,每年可為村集體帶來10萬元的固定收入。
目前,規模果蔬種植、大蒜種植、紅辣椒種植、規模養雞、梅花鹿觀光養殖等項目已成為唐家會村的特色產業。同時,唐家會村因地制宜,依托黃河文化、農業、生態等特色資源優勢,建立了農文旅融合全鏈條產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通過發展臘八蒜醬菜加工、農家樂、服裝加工、休閑游樂園等特色加工和服務項目,實現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惠民便民利民 給足“安全感”
近年來,唐家會村黨支部帶領干部、黨員堅持打通“末梢”,精細治理,設置三級網格,以“黨建+網格”模式將黨員融入網格,打造服務群眾的主陣地,有效暢通了干群溝通渠道和問題發現渠道,真正實現了群眾問題“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唐家會村以惠民生為落腳點,建立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開展全科幫辦業務41項,村民大小事務不出村就能辦理解決,公共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為不斷提高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解決農村留守老人、高齡老人中普遍存在的“做飯難”“吃飯難”問題,唐家會村針對全村60周歲以上老人開辦了幸福老年餐廳,同時就餐人數最多達60余人。村集體改造建設了老年公寓32套,入住率達90%。同時組織志愿者定期開展清潔、理發、演出等服務,讓老人們能高高興興地頤養天年。
為滿足村民方便就醫的需求,村里建設了占地150平方米的村衛生室,兩名持證村醫全天在崗,基本急救設備配套齊全。并建有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座,就讀學生199人。還會定時在黨建廣場開展廣場舞、秧歌、舞龍舞獅等諸多文藝活動,真正讓村民實現老有所養、幼有所教、病有所醫、民有所樂。
如今的唐家會村,基礎設施完備,公共服務設施齊全,一批惠農富民項目發展成勢,已逐步成為宜居、宜業、宜養、宜游的“寶藏”村,為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構建和美興旺鄉村樹立了標桿。(忻州日報新媒體中心 趙臻宇 張劍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