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0年前的“一根網線”,到如今的網民規模全球第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見證著我國日漸強大的網絡格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眾交流溝通的新平臺,成為了解群眾、貼近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因此,廣大領導干部要用好“領導留言板”等線上陣地,在干群“e線”牽中,側耳傾聽“問需于民”、多開言路“問計于民”、云端反饋“問效于民”,真正做到與群眾呼聲“同音共律”、與群眾智慧“同頻共振”、與群眾評價“同向共進”。
干部群眾“e線”牽,在側耳傾聽“問需于民”中,做到與群眾呼聲“同音共律”。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而互聯網是聽到群眾呼聲的最好陣地,網上群眾路線為群眾路線開拓了新形式。時代不同,民生的重點也不同,但在互聯網時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卻從未改變。為群眾服務,首先要了解群眾的情況,傾聽群眾的真實想法,這樣才能清楚群眾想辦什么,群眾想解決哪些突出問題。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用好“領導留言板”等線上陣地,側耳傾聽“問需于民”,以四通八達的網絡為媒介,廣泛收集原汁原味的群眾心聲,真抓實干暢通民意“直通車”,有效解決干部與群眾之間信息溝通的“最后一公里”難題,在平臺留言量、答復量屢創新高的背景下,第一時間收集到群眾“微需求”,梳理民意“需求單”,跑出了“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線上“加速度”,提高了服務群眾的針對性,真正做到與群眾呼聲“同音共律”。
干部群眾“e線”牽,在多開言路“問計于民”中,做到與群眾智慧“同頻共振”。在聽民聲、知民情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點,辦好民生實事,這是走好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民生實事的落地,離不開群眾“智囊團”,向群眾學習、凝聚群眾智慧是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制勝法寶。只有用好互聯網陣地,拜人民為師,才能從人民群眾生動實踐的“土方法”中,提煉為民辦實事的“金點子”。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用好“領導留言板”等線上陣地,多開言路“問計于民”,從網帖中,發現治理難點,從留言中,看到治理盲點,在與網友的交流中,找到治理的優化點,做到了立在網端不“掉線”,在線上了解群眾、貼近群眾、學習群眾的基礎上,在線下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過程中,形成“派單”與“送單”的服務閉環,將民生“派送單”落實到具體的責任人,提高了服務群眾的時效性,真正做到與群眾智慧“同頻共振”。
干部群眾“e線”牽,在云端反饋“問效于民”中,做到與群眾評價“同向共進”。“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人民群眾是民生實事最直接的受益者,對民生實事的成效最有發言權。服務群眾的方法對不對,效果好不好,老百姓滿不滿意,不能關著門“自我評價”“自我欣賞”,必須請群眾為服務“打分”,這是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反饋機制的一環。做好群眾滿意的服務工作,就得讓群眾感受到真心。這就要求,廣大領導干部要用好“領導留言板”等線上陣地,云端反饋“問效于民”,在線上,跟群眾多一些“云見面”的“聊一聊”,不斷暢通從“指尖”到“心間”的信息傳遞,讓群眾的問題得到了更好更快解決,用好“領導留言板”等民評“反饋單”,通過群眾的服務“打分表”,對群眾不滿意的工作,及時開展“回頭看”,在線下,對“我為群眾辦實事”進行“微整改”,提高了服務群眾的持續性,真正做到與群眾評價“同向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