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首個“中中外”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廣西首個千億級制造企業,上汽通用五菱長期布局新能源新興產業,強化技術研發與產品創新,深化國際合作與市場開拓,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產銷累計超2900萬輛,其中新能源銷量超240萬輛、海外出口累計突破113萬臺/套,多款產品遠銷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
體制機制創新,奠定高質量發展根基。一是有效融合“新四會”與“老三會”。合資后建立了完善的企業治理結構,保留了國企“老三會”的優秀傳統,并積極推動“新三會”和“老三會”深度融合,使黨委領導班子成員通過法定程序分別進入董事會、監事會和執委會,董事會、監事會、執委會中的黨員依照有關規定進入黨委會,將黨的領導融入混合所有制企業治理各環節。二是堅持“合資留自主,合資留品牌”。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不求擁有,但求所在”的思想引領下,開創“中中外”合資的先河,打造了“五菱”“寶駿”兩大汽車知名品牌,兩大品牌商標均入選中國馳名商標。三是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結合混合所有制特點,落實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原則,積極打造“三支隊伍”,尤其是通過抓“關鍵少數”,不斷強化和規范總監、經理和專家隊伍管理,搭建總監經理及專家管理模型。
堅持直面用戶,構建用戶場景催生的研發模式。一是以用戶需求推動產品定義,走出差異化的新能源發展之路。在新能源推廣初期,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寶駿E100,為用戶城市短途代步出行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與柳州市政府一起開創新能源推廣“柳州模式”,推動柳州市新能源市場滲透率快速升至60.8%,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二是堅持用戶導向,推進架構化的研發生產新模式。在“架構化”開發模式下,項目周期縮短超30%。依托全球首創的精益智造島式工廠、卓越運營大數據平臺等,實現自動化率51%,智能制造指數4.7+,零件緩存下降 30%、并實現產品100%全生命周期數據追溯,引領中國汽車智造新典范。三是實現關鍵零部件突破,解決制造難題。致力于將核心技術、商業模式與管理能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全力推進國產芯片關鍵控制器研發進程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還通過打造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打破技術壟斷。
與時俱進,打造“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的產品和服務。一是洞察用戶需求,在不同時代提供超越用戶需求的產品。深刻洞察人民需求,深耕新能源代步車市場:宏光MINIEV激活沉寂已久的A00級轎車市場;五菱星光系列滿足了“全場景代步”需求;五菱揚光惠及廣大的奮斗者;寶駿云海全系標配高階智駕,致力成為智能出行好伙伴。二是順應時代發展,強化數智賦能,構建了“線上獲客+線下體驗交付”的營銷新模式。線上渠道將新媒體賬號按照品牌、梯隊進行精細拆分形成矩陣,實現用戶平臺的價值最大化和人效同比提升20%。線下渠道通過“三網分離”實現體系專業化運營,構建超級門店集群實現“大容量市場+中心市場”輻射覆蓋,通過大數據中臺強化單店管理和協同運營實現渠道形態數字化轉型。三是推進渠道革命,拓展體系管理至單店管理。制定“單店管理”與“商乘分離”的發展戰略,創新精細化管理和業務模式,推動門店的轉型升級。在單店管理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大數據、產品策略、獲客、進銷存等多方面的資源,為門店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形成了閉環的業務協同機制。
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讓中國品牌閃亮國際舞臺。一是借助股東方資源平臺優勢,實現知識產權由繳到收的歷史性跨越,打造全球車平臺。在2011年憑借N300(五菱榮光)CKD項目,成功與股東方簽署第一份技術轉讓協議(TLA)和工程服務協議(ESA),成為第一家向海外輸出知識產權的汽車企業;依托股東方印度項目向海外輸出,開啟“知識與產品輸出,人力資本與團隊輸出,業務運營與最佳實踐輸出”海外業務模式。先后打造兩款全球車型寶駿530和寶駿510,進一步拓展國際化市場版圖。二是依托“一帶一路”,“跨國搬鏈”打造新的出海新模式。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成為首家且唯一在印尼本土建設制造基地并帶領產業鏈共同“走出去”的汽車企業。五菱品牌位列2022—2024年印尼新能源市場銷量第一,“ABC”新能源產品組合不斷完善,讓中國智造閃耀國際舞臺。三是深度參與標準制定,贏取中國汽車品牌海外標準話語權。2015年,完成了中國首例UN ECE項目——中國微車加速外噪,相關提案成功寫入聯合國法規,成為第一家將中國汽車標準變為世界汽車標準的汽車企業;2018年,與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成立中國—東盟汽車法規研究中心,實現中國在目標市場直接開展汽車標準法規交流研究工作“0”的突破;先后成為印尼新能源汽車協會成員、中國—東盟綠色車輛標準化工作組成員,持續夯實海外汽車行業標準建設“先行者”的地位。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凝聚全產業鏈的“一二五”工程。一是建設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進一步強化科技自立自強。廣西新能源汽車實驗室依托8大院士團隊并匯聚行業頂尖資源開展協同創新,目前已建成14個功能型子實驗室、8個科研型子實驗室,累計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課題97項、參與國內外汽車標準制定178份、專利授權超6915件。各子實驗室結合“一二五”工程和行業技術路線及發展方向打造了六大技術品牌。二是場景驅動產品創新,加快雙百萬產品布局完善。上汽通用五菱創新構建小型純電動車S架構、純電家用M架構、高性價比三動力D-架構等架構體系。并相繼布局多款純電、混動等車型,讓新能源汽車走進百萬個家庭。三是推進產業融合,加速五個百億自主產業聚集。通過龍頭企業鏈主拉動作用,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配套產業鏈企業相繼落戶柳州。目前五個百億自主產業集群實施中項目42個,僅三電方面,新能源電池已建成45.5GWh產能、電子電控合計形成年產能2400萬件、電驅電機已形成年產能115萬臺。
責編:程靜靜/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