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白云區財政局(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白云區國資局”)積極推進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通過理念創新、制度保障、人才支撐和技術驅動,將國資監管與企業運營提效深度融合,實現國資監管與企業服務高質量發展。
實踐探索
提供多層次保障。制度保障方面,通過《白云區國資國企監督管理制度匯編》規范數據采集標準,確保數據準確性和一致性,并建立了嚴格的數據安全制度,包括數據加密、訪問控制和備份恢復機制。決策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三重一大”決策規范和決策執行監督機制,確保企業決策的合法合規。人才保障方面,通過內部培訓提升員工數字化素養,同時積極引進外部數字化人才,并與外部機構合作,借助外部力量推動數字化轉型。技術保障方面,技術架構選型符合信創要求并適配業務需求,系統集成與接口開發注重標準化和規范化,實現了系統間的互聯互通。
數字化轉型與業務發展、公司治理有效結合。一是數據驅動業務決策:通過數據分析模塊提供的結果,為企業投資、市場拓展、產品研發等業務決策提供依據,優化業務策略。二是流程優化與效率提升:在資金監管方面,創新資金監管模式,如基于銀行司庫系統監管資金,優化數據采集和信息歸集,提高資金管理效率;在其他業務流程中也進行類似的優化,通過數字化轉型,減少人工干預,提高業務流程的自動化程度,從而提高業務效率。三是加強內部管控:通過內控管理和考核管理模塊,加強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員工行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四是提升治理透明度:利用數字化平臺,在產權管理和“三重一大”決策等方面實現信息公開透明,便于監督和內部管理。
發展成效
助力國資監管質效提升。數據驅動決策優化。通過智慧國資大數據平臺建設,打破了數據壁壘,實現國資國企數據的實時共享和一體化聯動。通過系統建設,統一數據采集口徑和規則,提高數據采集的準確率和更新頻率,為國資監管提供了更準確、及時的數據基礎。通過智能預警體系建設,構建了涵蓋7個領域34項關鍵指標的財務預警體系,從人、財、物、事多個維度實現智能預警。這使得國資監管從事后監管向事前、事中監管轉變,并使企業能夠提前發現和處理經營風險,有效提升了監管和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首創基于銀行司庫系統的資金監管方式,優化數據采集標準和信息歸集模塊,實現資金數據的自動實時采集。這不僅降低了數據填報工作量,還確保了資金數據的真實性,同時促進了國有企業自身的數字化建設和應用水平提升。
賦能企業運營協同與規范。一方面,國資監管大數據平臺除了服務國資監管,同時提供了企業日常運營管理功能。同時,國資端與企業端直連,企業端直連業務系統,常態化自動采集數據,規范了數據采集流程,提高了業務協同效率,保障了公司治理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借助智能預警體系,從多個維度對企業運營進行實時監控,包括人事及業務合同到期、大額資金變動、資產負債率風險等方面的預警。企業可以根據預警信息及時采取措施防范風險,優化運營管理,保障企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為國資國企高速發展提供支持。白云區智慧國資大數據平臺項目在操作系統、數據庫等方面采用符合國家信創要求的產品。這些技術創新保障了數據安全,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為國資監管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通過對財務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優化國有資產的投資決策和運營管理,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經驗啟示
強化頂層設計,堅定數字化轉型方向。首先,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戰略目標。結合組織的長期發展規劃和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確定數字化轉型在提升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優化業務流程等方面的具體目標。其次,建立健全數字化轉型領導機制。成立由組織高層領導掛帥的數字化轉型領導小組,負責統籌規劃、決策部署和資源調配。明確各部門在數字化轉型中的職責和分工,確保轉型工作有序推進。再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數字化轉型規劃。規劃應涵蓋技術架構、數據治理、業務流程再造、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為轉型提供全面的路線圖。在技術架構方面,要考慮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構建靈活、可擴展的數字化平臺。在數據治理方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數據管理體系,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數字化轉型要與企業業務發展相融合、相促進。數字化轉型不是孤立的技術升級,要與組織業務深度融合,為業務發展提供強大動力。一方面,深入分析組織業務流程,找出業務痛點和瓶頸,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優化和創新。另一方面,以數字化轉型推動業務模式創新。借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平臺,拓展業務渠道,開發新的產品和服務。同時,要注重數字化轉型對組織管理的提升作用。通過數字化管理平臺,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決策的科學化和管理的精細化。
必須重視高新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要素。高新技術是國資國企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要加大對新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投入,積極引進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解決方案。人才是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要素。國資國企要加強數字化人才隊伍建設,培養和引進一批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復合型人才。一方面,通過內部培訓、崗位輪換等方式,提升現有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技能水平。另一方面,積極引進外部高端人才,尤其是具有數字化轉型經驗的專業人才和領軍人物,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薪酬激勵、股權激勵、職業發展規劃設置等方式,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激發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責編:馮一帆/美編:石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