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來,濟南軌道交通集團黨委深學篤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和黨的建設重要論述,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積極推進“四個融合”,勇當濟南市屬國企黨建先鋒,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濟南軌道交通事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黨的全面領導與企業治理體系深度融合
牢記國企姓“黨”根本屬性,全面落實“兩個一以貫之”指示要求,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一是全面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堅持“第一議題”抓學習,“第一時間”抓落實,持續優化“學習、落實、監督”閉環機制,深學細悟黨的創新理論,扎實開展黨內集中學習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在集團落地落實。二是切實發揮把關定向作用。進一步加強黨委自身建設,厘清黨委會與董事會、經理層權責邊界,幼態調整黨委會議事規則和“三張清單”,全面推進“黨建入章”“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規定,推動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向下延伸,分層分類建立三大治理主體權責清單,加快構建“集體領導、民主決策、正職統籌、副職分管”的權力運行格局。三是有效提升企業治理效能。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和現代企業治理雙重優勢、以打造“發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經營機制新、布局結構新”的現代新國企為已任,對標形成建設新時代國內一流地鐵集團指標體系。健全內部巡察、審計監督、成本管控、法務風控等管理體系,加快形成“定位清晰、職能完善、管放相宜、治理現代”的組織體系和運行機制。
推動黨的組織建設與企業機構建設深度融合
牢固樹立大抓基層、大抓支部的鮮明導向,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競爭優勢。一是建優塑強紅色戰斗組織。堅持把支部建在項目上,讓紅旗飄在工地上,緊扣提速增效項目建設工作主線,在生產建設運營一線成立2個臨時黨委、19個項目黨支部、16個臨時黨支部、11個車站黨支部,組建6個黨建聯盟,全力推動黨建進工地、進車站、進車間,凝聚紅色力量,賦能項目提質提效,以黨建資源大融合帶動軌道交通事業大發展。二是有效激發黨員先鋒活力。圍繞項目攻堅、科研攻關、片區開發、市場開拓等軌道交通全產業鏈項目,設立“黨員先鋒崗”,劃定“黨員責任區”,組建“黨員突擊隊”,“兩優一先”“三牛先鋒”、發展黨員向基層一線傾斜,激勵黨員職工擔當作為、干事創業,全面鍛造新時代地鐵鐵軍。三是持續擦亮黨建工作品牌。認真落實市國資委“深融雙創”黨建品牌戰略,以品牌建設理念提升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打造兼具創新性、示范性、實效性的黨建品牌體系,培育出“泉心泉意”“盾構先鋒”“路橋先鋒·筑夢黃河”“初心如磐全力為安”等百余個各具特色的基層黨建品牌,入選全國“國企黨建品牌建設優秀案例”,獲評“山東省企業黨建品牌示范單位”。
推動黨的作風建設與人才隊伍建設深度融合
聚焦新時代好干部標準,聚力培養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干部隊伍。一是樹牢“實在實干實績”選人用人導向。加大競爭性干部選拔和市場化選聘力度,健全持續發現、動態管理、跟蹤培養、及時使用機制,在項目攻堅一線培養考察識別干部,以組織“大擔當”激勵干部“大作為”。二是完善“適用管用好用”引育機制。堅持“人才強企”戰略,圍繞“高精尖缺”,探索推進高端人才獵聘,統籌社招校招、訂單培養等方式,持續拓寬引才渠道。搭建“1+N”人才綜合培養體系,引進培養博士后24人,3人入選濟南市“海右菁英工程”,24人次獲評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三是弘揚“惟實惟勤惟儉”工作作風。樹牢過“緊日子”思想,加強全員、全過程、全要素節約管理,全方位推進降本節支增效。著力構建黨委統一領導、全面覆蓋、協同聯動、權威高效的內部大監督體系,積極倡導“突出重點、講求細節、壓實責任、形成閉環”的科學工作方法,堅決不打“糊涂仗”、不搞“花架子”、不當“太平官”,營造風清氣正勁足的良好政治生態。
推動黨的思想建設與企業文化建設深度融合
堅持黨建引領,深入推進文化地鐵建設,以文化“軟實力”提升企業“競爭力”。一是以文化人聚思想。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常態化舉辦“軌道交通大學堂”,深入開展“中國夢”系列主題宣講、“我來講黨課”等活動,在全市國資系統率先發布“語潤地鐵”宣講品牌,把萬余人隊伍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集團入選山東省首批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宣講基地。創新推行黨建指導員、思政輔導員和員工懇談制度,持續強化青年職工思想引領。二是以文惠民聚合力。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選樹“科技精英”“軌道交通工匠”“最美家庭”等先進典型。廣泛開展志愿服務, 主動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兒童友好型城市、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創建和“海右人才節”系列活動,踐行國企擔當,凝聚高質量發展合力。三是以文興企展形象。建立集團“兩微兩號一網”新媒體宣傳矩陣,選聘“企業文化推廣大使”“濟南地鐵推薦官”,舉辦軌道交通宣傳周,策劃媒體開放日、粉絲見面會、“我與濟南地鐵”攝影視頻展等活動,多形式講好地鐵故事,立體展現“軌道上的美好生活”。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著力建設兼具黃河文化、齊魯文化、龍山文化、泉水文化的地鐵車站,充分彰顯泉城文化底蘊和厚重歷史,實現軌道交通空間功能與藝術審美的完美結合,將城市符號與文化自信融入市民生活。
責編:潘旺旺/美編:王嘉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