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理論前沿 > 理響中國 > 正文

【理響中國】中國傳統節日傳承發展:從本土深耕到對外傳播的破題之策

理響中國文章配圖

作者:浙江傳媒學院 高文苗

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近日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02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要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更加主動地宣介中國主張、傳播中華文化、展示中國形象”。2024年11月,習近平主席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舉行會談時強調,“要擔起文明互鑒時代責任,倡導加強國際文明對話,探討構建全球文明對話合作網絡。”當前,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節日,廣受認可、備受矚目,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際輸出的新增長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統節日蘊藏著文化特質、德育元素與價值導向,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結晶,其傳承發展對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賡續中華文脈、弘揚中華文明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統節日傳承發展要關注的問題

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化問題。中國傳統節日如何做到在價值導向、儀式規范上的“守正”與在內涵豐富、形式多樣上的“創新”,是中國傳統節日傳承發展在本土深耕方面亟待解決的問題。中國傳統節日要符合時代需求、適應時代變化、融入時代生活,要能被廣大群眾普遍接受且廣泛認同,其內在蘊意與潛在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尤其在信息技術及文旅融合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中國傳統節日也需與時俱進、適時變化,如何做到“守正創新”已成為傳統節日傳承發展的新任務,要處理好“傳統節日既要保持內容的本真原味,也要吸收時代生活所需新元素;既要保持習俗儀式的傳統味,也要增添多元化信息技術新要素”等現實問題。如春節,既有傳統化的回鄉過年方式,也有多樣化的線上過年樣態,更有國際化的歡慶習俗。據不完全統計,將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有1/5的人口以不同的形式慶祝農歷新年。春節傳統習俗已深得人心,由此帶來的春節消費模式日趨多元,春節線上線下產業鏈也日趨成熟。守正創新推動春節文化的傳承發展至關重要,既需要因勢利導,保持春節傳統的原汁原味;也需要因地制宜,創新春節習俗形式。

傳統節日對外傳播的的系統化路徑問題。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2023年12月,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致通過決議,將春節(農歷新年)確定為聯合國假日。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日益提升,如端午節的劃龍舟習俗,已逐漸成為一項國際交流活動與競技運動項目,龍舟賽也已作為表演項目進入巴黎奧運會。在端午節期間,越來越多的國家紛紛舉辦龍舟賽為主題的端午習俗活動。以德國為例,杜伊斯堡市1987年舉辦德國首個賽龍舟活動。自2000年以來,每年6月都要在當地地標性的內港舉行一場盛大的趣味龍舟賽。德國法蘭克福于2024年在美因河畔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龍舟友誼賽。同年,在盧森堡雷米希市在摩澤爾河畔舉辦了盧森堡第二屆國際龍舟節。從當前形勢看,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水平日益提高,海外華人華僑華裔已成為傳統節日傳承發展的重要主體。同時,隨著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國內熱門社交平臺對傳統節日的國際傳播也起到了促進作用,大量傳統節日短視頻在海外受到關注。總體而言,中國傳統節日國際傳播路徑雖已在不同點位上有所拓展,但系統化路徑打造仍然任重道遠。

中國傳統節日從本土深耕到對外傳播的破題之策

制度強基:立節日標準,推儀式規范,讓傳統節日入法入規。一是全面加強傳統節日的系統性體系化研究,著力打造一批傳統節日學術研究骨干與專家團隊,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價值、儀式演變,結合時代所需,融入時代特色,制定中國傳統節日標準與儀式規范,形成中國傳統節日儀式標準圖譜。二是加快推動中國傳統節日入法入規進程,目前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已列入法定節假日,也要適時增設其他傳統節日為法定節假日,以傳統節日的法定化凝聚共識、浸潤人心。三是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發揮傳統節日的德育價值與育人功能,注重青少年感恩教育,持續性、一體化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全方位講好傳統節日故事,以傳統節日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不同方式,全面提升傳統節日儀式感,有力營造傳統節日濃郁氛圍,讓傳統節日入腦入心。

市場促新:文旅相融合,數智來助力,創傳統節日新業態。一是激發傳統節日文旅產業新活力,努力打造融合傳統節日、法定節日、地方節日于一體的文旅產業鏈,可參照國慶節黃金周做法,積極探索“五一勞動節”黃金周模式,形成全年一體帶動節日經濟的三個黃金周機制,深度激發文旅產業潛能。聚焦古都古城、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重點區域,以鄉村文旅、城市文旅一體融合為方式,以傳統節日為切入點,以點帶面,逐步鋪開,努力形成全國各類傳統節日文化產業圖景。二是加強傳統節日文化標識與文創產品一體化研發,以傳統節日文化帶動周邊衍生產品,有效融合“新中式”文化消費樣態,既注重傳統節日標志性文創產品的設計與推廣,也兼顧不同地方富有特色的區域文化標識開發。三是強化傳統節日的數智技術支撐,以數字技術、智能技術賦能文化新質生產力,融現代元素于傳統節日場景應用,著重開發傳統節日數字影像、數字導圖、數智讀物、數智游戲、數智平臺等,加強傳統節日文化衍生產品研發,不斷創新傳統節日傳承發展的本土深耕模式。

對外傳播:文化結對子,節日共聯誼,拓傳統節日傳播路。一是壯大傳統節日海外傳播隊伍,以華人華僑華裔為重點群體,打造一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形象使者,以講好傳統節日故事、推廣傳統節日習俗為重點,建立健全華人華僑華裔社團、社區傳統節日當地聯誼與推廣活動機制。二是健全傳統節日文化結對與全球聯誼機制,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要節點,結合國外不同節日特點,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元化新興技術手段,有效豐富傳統節日文化線上與線下聯誼模式,以文化旅游、文藝聯誼、體育交流、非遺傳播等為重要形式,大力推動與更多國家建立傳統文化交流年、文化旅游節、文化聯誼日等主題活動,不斷豐富文化結對方式與節日聯誼模式。三是深化傳統節日國際學術交流與成果轉化機制,以中西文化交流與節日對話為重要方式,定期舉辦以中國傳統節日與國外重要節日交流互鑒為主題的國際論壇,加強學術互動,形成文化共識,促進民心相通,并結合不同國家文化特點,加強關聯學術成果的應用性轉化,促進傳統節日衍生產品的創新性研發,以傳統節日文化對外傳播為重點,不斷彰顯中華文明底蘊與中華文化影響力。

 

本文系2024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軍人才培育課題(青年英才培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德育思想研究》(24QNYC20ZD)和2021—2022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關計劃項目(規劃重點)——《馬克思恩格斯德育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德育思想的融合研究》(2023GH032)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曲統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