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有控股制造型企業,安徽國風新材主動圍繞行業“卡脖子”技術,積極融入國家、省、市等重大項目,組建高能級的研發平臺及高標準技術創新團隊,持續開展自主研發,提高原始創新能力,推進首批次新材料應用。目前,公司陸續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5項;擁有有效專利45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150項;主持制定國家標準4項、行業標準8項、團體標準2項。公司研發的聚酰亞胺薄膜、熱轉印碳帶用超薄聚酯薄膜等先后獲批安徽省首批次新材料并已逐步形成經濟效益。
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國風新材主動擔負起“努力實現關鍵技術重大突破,把關鍵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歷史使命,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陸續承接多項國家、省、市重大項目。圍繞建設高水平原創技術策源地,公司持續落實“千萬投資、百人團隊、分層架構、制度保障”策略,結合省級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專題制定技術創新規劃,明確技術創新實施項目、路徑、時限及資源保障。持續推進“1+3+4+N”(即一個研究院、三個研發分中心、四個實驗室、N個在研項目)研發體系建設。
秉承著生產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總體思路,安徽國風新材不斷布局產品的研發與產業化工作。按照項目難易程度,合理規劃研發周期。在戰略價值高、應用前景廣、自身有優勢的領域全力攻堅,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和源頭底層技術。
打造高能級研發平臺及高標準技術創新團隊
創新平臺是企業科技工作的重要載體和關鍵抓手,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公司集中優勢資源組建了新材料研究院進行自主研發、通過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開展國際技術合作等方式進行聯合開發。陸續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在聚酰亞胺薄膜等戰略新材料研發方面,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建“安徽省先進功能高分子薄膜工程實驗室”及“新型顯示與集成電路PI材料聯合實驗室”,不斷借助外部智力推動公司技術研發工作。同時加強與其他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合作,努力創建“產學研用”技術創新聯盟,共同致力打造新材料產業鏈和創新鏈。
除此之外,公司還持續以創新平臺建設為載體,不斷推行人才強企戰略,打造高標準技術創新團隊。通過校企合作培養、特殊人才一事一議等方式柔性引才,其中,新材料研究院近年來已陸續引進20余名高端專業人才。通過設立研發人員職業發展通道實施“人才+項目”培養模式,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引進培養人才,在引進人才時注意發掘和培育項目,打通項目科研與人才落地、成果轉化的鏈條。持續在擴大研發人才規模、提高科技人才待遇、改善研發環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切實按照研發費用占新材料營業收入比例不低于5%的總要求落實研發經費投入,2023年度,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近9300萬元。同時,對核心科技人才薪資重點傾斜,對原創技術研發突出貢獻的團隊和個人給予特別獎勵,賦能技術團隊創新創效。
推進首批次新材料應用
不斷推進首批次應用,讓樣品演變成產品、從產品延伸為產業。圍繞合肥市“芯屏汽合”產業發展規劃,公司堅定做專新材料產業,實施延鏈補鏈強鏈工程,重點發展聚酰亞胺膜、光學基膜、新能源電池用膜等戰新材料。在聚酰亞胺方面,公司堅持“產研銷”一體化發展。目前,新站區聚酰亞胺材料產業園7條生產線將于年底前全面達產達標,與高新區4條生產線聯動,年產能將位居國內前三。公司熱轉移碳帶用超薄電子信息用雙向拉伸聚酯薄膜自產品上市以來,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名列前茅,產品遠銷巴西、韓國等國家,在國內外市場上均具有較強的市場影響力,產品關鍵技術獲得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未來,公司將不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完善創新體制機制,聚焦首批次新材料研發及應用,打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堵點”“卡點”,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陳雯雯)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