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激情在线-天堂中文在线最新版地址-茄子视频破解永久ios-噜噜色图|www.bjxyzx.com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大國新村
首頁 > 地方要聞 > 學思踐悟 > 正文

培根鑄魂 砥礪前行 大力推動閩東老區高質量發展

——在“紀念閩東蘇區創建90周年”上的發言

培根鑄魂  砥礪前行  大力推動閩東老區高質量發展

——“紀念閩東蘇區創建90周年”上的發言

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朋友們

今天在這里跟大家歡聚一堂紀念閩東蘇區創建90周年,意義重大。通過昨天的參觀瞻仰,我感觸很深,寧德可以說是我的福地。

十年前的今天,也就是2014年,我在寧德蕉城區掛職副區長一年,隨后長期關注寧德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并在專著、課題研究報告、理論文章和課堂教學中多次深入論及“寧德模式”。

時值閩東蘇區創建90周年、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寧德新篇章之際,我談三點認識,和大家學習、交流。

第一點認識,制度賦能。

1934年3月初,中共福安中心縣委通過了由曾參加閩西蘇區分田斗爭的原閩西團特委書記曾志起草的《分田綱要》,并在福安柏柱洋進行分田試驗。閩東蘇維埃政府制定了有關分田政策和規定:1.沒收地主、富農的土地,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2.地主和反動派家屬分壞田,反動逃亡地主不分田,富農分的田比地主稍好些;3.中農、貧農以原耕地為基礎,按抽肥補瘦,抽多補少的原則分一份好田;4.對紅軍家屬另給予一定的照顧;5.漢畬兩族同等對待;6.另抽一部分好的土地給紅軍作公田;7.森林歸政府。到1934年年底,福安大部分地區,霞浦、壽寧、柘洋、寧德等地部分地區以及連羅山區的廣闊地帶都進行了分田。全區五六十萬農民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這是何等了不起的壯舉。

我在寧德掛職期間,曾在檔案館看到一份1948年10月10日的《寧德縣洋中鎮陳井保農業生產合作社章程》,其中講到“一般佃耕農民,均感負擔過重,終年辛苦,不得溫飽,亟有改善之必要,特集合本保內之佃農109人自耕農84人,參加組織農業生產合作社,本自助互助精神,遵守政府法令,以圖改善農民生活,實施土地改革,茲將本年度業務經營方針擬具計劃,分述如次”。這個1948年的章程, 9章56條,涉及集體經濟組織治理結構、集體產權與股權結構、土地金融、信用體系等方面。這份塵封的歷史檔案從另一方面揭示了舊中國失敗的農村改革。

當然,時間的窗口沒有留給國民黨統治下的舊中國“土地制度改革”的機會。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按照“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發展脈絡,通過一系列制度創新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毫無疑問,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力量是根本性制度創新有力保障。

在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及其歷任市委班子的堅強領導下,寧德走在了農村產權改革的時代前列。一是寧德市蕉城區的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二是寧德市屏南縣 “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制度模式。三是寧德市蕉城區“三都澳”海域“用海權”改革。

第二點認識,精神賦能。

首先,善于發揮干部、群眾的內生動力。寧德作為20世紀80年代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是“老、少、邊、島、窮”的典型地區。擺脫貧困、建設小康始終是閩東人民最迫切的愿望。1988年至1990年,時任中共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同志大力倡導“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弱鳥先飛”的進取意識、“四下基層”的工作作風,砥礪前行,掀開了閩東人民向貧困宣戰的新天地。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寧德日新月異,從弱鳥先飛到擺脫貧困,貧困群眾由缺思路、缺魄力、缺技術、缺能力,到逐漸擁有清晰思路、相當魄力,主動性和自覺性大大提高。而后,歷屆寧德黨委政府接棒前行,持之以恒,扎實推進閩東山區農村擺脫貧困,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其次,培根鑄魂,賡續紅色基因。蕉城區是紅色旅游資源集中典型的閩東革命老區,此外支提山佛教圣地、三都澳世界級天然深水良港和霍童溪流域古鎮、古村落等,不止景色宜人,更有深厚的文化積淀。近年來,大力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對主要革命舊址和旅游景點進行保護和修繕,成為重要的紅色革命教育基地和休閑觀光旅游勝地。

最后,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從生產函數的角度,傳統的生產方式主要依靠土地、勞動和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大量投入來支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使得科學技術日益成為現代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動力源。大黃魚人工孵化育苗技術,香菇、木耳等菌類生物高科技,以及鋰電新能源、鎳合金不銹鋼等產業的發展,都得益于寧德科學家和企業家的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科技成果。

第三點認識,經濟賦能。

一是以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為原則,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統籌推進山海資源扶貧開發,因地制宜培育更具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

二是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一產二產三產梯次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齊頭并進,鄉村全面振興和中心城市城鄉融合發展,久久為功,善作善成,繪就閩東老區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三是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從擺脫貧困到精準扶貧,到鄉村全面振興,再到新興產業崛起,工業化城鎮化全面提速,乃至城鄉融合發展,鄉村全面振興的屏南模式,以寧德時代鋰電新能源、福安灣塢不銹鋼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為代表的四大主導產業鏈條,所有這些成就令人印象深刻,倍感振奮。

可以說,這整個的經濟和社會結構變動,堪稱一部精彩的寧德經濟社會發展史。

九十年風雨,九十載奮斗史,閩東老區有著可歌可泣的過去,也必將迎來閩東老區高質量發展的新輝煌。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