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開平市深入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堅持以黨建引領農文旅融合,推動“開平—臺山”成功入選“廣東省整縣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名單,打造“農文旅興市”新樣板。
成立開平市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黨工委。
黨建引領聚合力,讓資源“統起來”
一是創新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黨工委,聚資源、匯合力。開平市委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借鑒工業園區的理念,創新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黨工委,發揮黨工委統籌縣鎮村力量和資源的作用,用活用好各類旅游發展、消費促進等支持政策,構建了“5+3+N”農文旅產業體系(壯大現代農業、景區游覽、酒店民宿、餐飲美食、文化創意五大主導產業;培育影視、演藝、會展三大新興產業;延伸“文旅+農業、+教育、+體育”“文旅+低空經濟、+水經濟、+夜間經濟、+數字經濟、+低碳經濟”等N個農文旅融合產業),探索農業、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園區融合發展新路徑。二是創新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大聯盟,搭平臺、促發展。開平市委發揮“把方向、管大局、做決策、抓落實”作用,成立農文旅融合發展產業大聯盟,運用產業集群理念,做好產業研究分析,建立現有項目庫、招商項目庫、在建項目庫。以產業大聯盟推動農文旅產業及其上下游關聯行業發展,營造資源共享、跨界融合、開放協調、利他共生的多主體、多業態生態圈系統。舉辦開平市旅游發展暨農文旅融合發展示范產業園招商大會,赤坎華僑古鎮國際旅游度假區沉浸式演藝提升項目、金雞優品(肉雞)綠色養殖基地及配套5MW屋頂光伏項目、“田長地久”農文旅營地項目等16個農文旅項目集中簽約。全市現有在建農文旅相關投資項目52個,1—10月完成投資21.19億元。
農文旅項目集中簽約。
以點帶面強示范,讓品牌“亮起來”
一是做強“農”的特色。開平市著力強化農村黨組織領導地位,打造“黨旗飛揚,鵝鄉出彩”“雙培雙帶,茶鄉先鋒”等黨建品牌,以黨建引領做好“土特產”文章,做大做強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供應及出口基地,形成了馬岡鵝、禽蛋、茶葉、絲苗米四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集群,總產值超100億。成功創建家禽、茶葉兩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擁有“潭碧冬瓜”等2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二是厚植“文”的底蘊。打造全域黨建地圖,統籌廣東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村落、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周文雍故居等僑鄉文化資源、紅色資源,支持文藝工作者創作了新編粵劇《碉樓》、小說《金墟》、紀錄片《赤坎華僑古鎮》等一批精品,推出10條紅色精品路線,每年到開平參觀學習人員超10萬人次,百合茅岡村、赤坎南樓村被中組部選定為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赤坎華僑古鎮入選首批廣東省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典型案例;舉辦“全國高校大學生微拍大賽”,開平特色的文化IP相繼出圈。三是發揮“旅”的優勢。深化“四方黨建共建”工作模式,讓黨旗飄在項目一線、黨員沖在項目一線,推動赤坎華僑古鎮項目有效推進。以國家5A級旅游景區開平碉樓文化旅游區和赤坎華僑古鎮重大項目為“引擎”,發揮“第一書記”等文旅直播推介作用,帶動2024年國慶假期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分別同比增長83.90%、92.37%,榮登央廣網熱門寶藏小城前十榜單。開平市連續9年被評為廣東旅游綜合競爭力十強縣(市),連續3年被評為中國縣域旅游競爭力百強縣(市),赤坎華僑古鎮成功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塘口鎮入選廣東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創先級)。
打響“雙培雙帶,茶鄉先鋒”黨建品牌。
融合賦能促發展,讓產業“旺起來”
一是推動產業跨界融合。開平市積極探索農文旅跨界合作,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成功打造了大沙里歡茶谷、里苑民宿、先鋒天下糧倉書店等一批農文旅業態,帶動全市旅游收入攀升。在塘口鎮深入實施“兩帶一包”,黨員帶動群眾,黨組織帶動群團組織、黨員包村包片,推動黨組織和黨員在盤活文旅資源、提升文旅風貌、做好鄉村綠化等方面發揮作用。塘口鎮強亞村通過對閑置民居等資源進行招商,對全村57座碉樓登記造冊,豐富“碉樓游”形式,聯合“塘口優品”打造碉樓民宿、“微笑鄉村”、生態農場等新業態農文旅項目,以差異化打造文創基地、田園綜合體等農文旅產品為途徑,成功探索研旅、農旅、文旅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新模式。赤坎鎮紅溪村黨組織依托碉樓、民居、農田等豐富的資源,采用“鎮屬企業+項目公司+村集體+村民”共建、共創、共享的合作模式,實施鷹村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80畝,計劃投資約3000萬元,致力打造精品民宿、建筑研學基地、露營地和節事品牌活動等多元化業態。
培育了全國第一個鎮級行政區品牌“馬岡優品”。
二是推動產業鏈延伸。開平市打造了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個縣級行政區品牌“開平優品”,培育了全國第一個鎮級行政區品牌“馬岡優品”等8個鎮級行政區品牌,成立9個行政區品牌產業集群黨委,覆蓋企業達76家、企業黨組織22個。產業集群黨委發揮政治引領、教育引導、資源統籌、暖企惠民四大作用,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實現抱團發展。“馬岡優品”產業集群黨委積極推動開平農商銀行與馬岡鎮簽訂“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開平農商銀行授信800萬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在產業集群黨委帶動下,開平縣鎮兩級行政區品牌建設通過產業鏈的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實現產業多功能開發,帶動35家相關企業實現升規入統。同時,堅持黨建賦能,持續聚才引智,采取“資源+資本+智力”等模式推動產業鏈延伸,發展農文旅產業。鄉村規劃管理專業正高級工程師謝沃根帶領團隊把鳳儀里散布的碉樓、曬谷場、古井、魚塘、農田等資源有效整合起來,成功打造成以鄉村親子游為主題的體驗式碉樓村落景區,進一步延伸了“塘口優品”產業鏈,鳳儀里從過去荒蕪的“無人村”蝶變為每年客流量達37萬人次的旅游景區,每年實現營收約700萬元。
捕魚周活動帶動多彩鄉村經濟。
三是推動產業功能拓展。開平市堅持黨建引領,把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農文旅節慶活動等作為農業功能拓展的有效載體,拓寬農民增收致富途徑。實施“頭雁”工程、“根須工程”,推出村企共建、“我到農村任鄉村振興專員”等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十大舉措”,打造紅色示范村、生態示范村等鄉村治理“五大樣板”,在試點鎮(村)探索成立55家強鎮(村)富民公司、15家富民工坊,有力提升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效能,“世遺風韻”鄉村振興示范帶入選省十大鄉村振興示范帶名單,獲獎勵資金1億元,開平市成功入選2023年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創建名單。開平市以賽為媒、以賽引流,舉辦國際龍舟邀請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之聲”等直播線上觀看人數超2300萬人次。大力打造“數字碉樓”,上線“開平碉樓數字化展示平臺”,賦予開平碉樓數字化新形態。在大沙鎮舉行以“魚王”拍賣、捕魚體驗等為內容的捕魚周活動,在百合鎮兩龍研學文化基地以稻田為依托舉辦稻田繪畫、稻田音樂會、割禾等體驗活動,在蜆岡鎮打造蜆岡煲仔飯劇場等等,各種農文旅節慶活動、創意農業活動有力拓寬增收致富途徑、助力產業振興。(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委組織部 盧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