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最大民生工程,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事關國家長治久安。托底民生要緊緊抓住就業這個“牛鼻子”,以高質量充分就業托舉群眾民生“穩穩的幸福”。
增加思想“厚度”,促進想法觀念轉變。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百姓冷暖,一頭連著企業運營、宏觀經濟。讓全社會實現更充分高質量就業,需要積極轉變不合時宜的就業觀念,引導群眾牢固樹立正確就業觀,營造“職業無貴賤,勞動受尊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基層就業,同樣出彩”等有利于就業創業的良好輿論氛圍和包容社會環境,以擇業新觀念打開就業新天地。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求職就業,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內容,要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鼓勵廣大高校畢業生赴基層干事創業,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做貢獻。
提高培訓“精度”,拓寬從業就業技能。進入新時代,傳統的以要素推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正在向以技術進步推動為主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技術進步促進就業形式轉型升級,對勞動力素質提出更高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地應緊緊圍繞產業發展和崗位需求,以提升勞動者就業技能為核心,扎實開展豐富多彩的職業技能培訓,幫助廣大群眾掌握實用技能,不斷拓寬了群眾的“就業路”。新征程上,不論是加強科技創新、建設制造強國,還是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都需要加快技能人才培養,推動技能人才隊伍結構不斷優化、素質不斷提高,更好賦能創業就業和高質量發展。
凸顯保障“溫度”,優化穩崗護崗舉措。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性基礎性工作。要堅持把黨對就業工作的全面領導貫穿始終,牢牢把握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新定位新使命,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為引領,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為抓手,持續促進就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要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健全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完善創業帶動就業的保障制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暢通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人員求助渠道;不斷健全勞動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新成效助力中國式現代化。(作者:張益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