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在大學生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將思政教育置于教育體系的重要地位,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學生價值體系。大學生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時期,正在經歷身份轉變、自我認知和價值觀取向的形成階段,對于人生目標和價值觀的選擇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可塑性。高校思政教育通過教授思想政治理論知識,引導學生審視人生選擇和個人發展的意義,培養積極的道德觀念,具備正確的人生導向和價值追求。第一,傳遞科學的理論知識,引導大學生認識人生的意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通過課堂教學、實踐課等形式,啟發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更全面地認識人生和世界。第二,引導大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思政教育工作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和教育內容,針對性引導學生對社會現實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社會責任感、公民意識等,使其在競爭和挑戰中保持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判斷力。第三,培養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和社會情懷。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通過關注學生的人生狀況和身心健康,激發學生以同理心關注他人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經驗,提升合作意識和公共精神。
促進公民意識的培養,推動積極參與社會發展。當代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期望已不再局限于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還包括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高校思政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和現實挑戰,培養學生的社會經驗和社會參與能力,使他們意識到自己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和義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供社會問題的認知和反思。高校思政教育通過傳授科學知識,幫助大學生準確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類現象,深入思考問題背后的根源和解決方法。第二,引導大學生培養公共意識。高校思政教育通過課堂教學和學生社團建設等途徑,引導學生不僅關注自身利益,更要從大局出發,從整體角度思考問題,關注社會發展和公共事務,為社會利益貢獻自己的力量。第三,培養大學生法治觀念。高校思政教育通過傳授法律法規知識,幫助學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行使自己的公民權利和履行公民義務,成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合法公民。第四,激發大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高校思政教育通過組織討論會、辯論賽、社會實踐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并主動加入社會組織、參與社會運動。
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提高就業競爭力。隨著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以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化,大學生就業問題已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社會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社會就業形勢分析的能力。第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道德。通過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認識不同職業的價值,明確自身的職業目標和方向,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責任感和職業操守,使他們在職業發展中遵循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準則。第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學生在工作中的創新能力和適應能力,增加就業市場競爭力。第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服務,幫助學生制定職業發展規劃,了解就業市場動態和需求,掌握求職技巧和面試技巧,提升就業能力。同時,通過培訓和指導,讓學生充分認識優勢、發掘潛力,并提供相應的改進建議和指導。(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趙麗君 王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