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朝陽市龍城區高度重視開展“校地企”合作,持續擦亮“大學院所進園區進企業”工程,圍繞鋼鐵冶金、裝備制造、新能源等重點領域,通過提升企業人才素質、建強科技創新平臺、推動人才團隊引進等舉措厚植人才發展沃土,人才“軟實力”已成為助力攻堅之戰的強勁動力。
推動企業人才素質提升。緊緊抓住提高企業人才素質這個關鍵,不斷創新培養方式、拓寬培養渠道,先后開展了與東北財經大學、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及本地師院、工校、財校等高校的戰略合作,融合推進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探索開展校企共建的“企業夜校”“企業技校”,形成了企業有需求、部門有對接、高校有回應的“人才訂單式培養”新模式,以“智”提“質”,讓“工”變“匠”,累計培訓企業各類型專業人才500余人次,培養了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企業隊伍。
建設承載人才發展平臺。聚焦科技創新、數智賦能,推動校企建立合作平臺進行技術攻關及人才團隊引進,為培養和集聚科技人才打造重要載體。新建了冰河冷媒與大連理工大學合作的“電化學腐蝕研究中心”、博艾格電子與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合作的“超級電容器關鍵材料與技術聯合實驗室”,成功破解了電化學防腐研究、低溫鋰離子電容器等關鍵技術難題。目前,依托兩個新建平臺引進中國計量大學等高校院所“帶土移植”高層次人才團隊3個、成員50余人,建立實質性產學研聯盟5個,實施“揭榜掛帥”項目6個。
促進人才產業創新鏈融合。將高校院所人才、科技等優勢資源與企業對接,著力引進高校院所人才、團隊、技術,深入推動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創新人才引育,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邀請沈陽藥科大學、沈陽化工大學、朝陽師范學院、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等高校對接域內重點企業和產業項目,有力推動微科生物 “抗生素分離純化技術”、隆運環保“發動機再制造、環保除銹溶劑”研發和技術升級。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50人,落地轉化科技成果26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73億元。(中共朝陽市龍城區委組織部 李長麗 杭磊)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