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農業要發展,產業要振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各級黨組織須著力把黨的“組織力”轉化為推動產業振興的“生產力”,走出一條“黨建強、產業興、百姓富”的發展新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提升“人才吸引力”,夯實產業振興根基。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推進產業振興,要把人才作為助推發展的第一資源,堅持引育并重,打造敢擔當、能作為、懂農村、懂農業的“人才雁陣”,鍛造產業振興“生力軍”。發布人才“招募令”,打破地域、身份和職業界限,組織能人座談會、鄉賢懇談會,從民營企業家、致富能手、在外鄉賢、退役軍人等重點人群中選聘產業發展顧問,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打造致富“傳幫帶”,集結區域內有種養技術、民俗技藝、文藝特長的黨員群眾,形成每個村都有一批黨員致富能手、每名致富能手都有致富項目、至少結對幫帶1戶群眾的發展合力。建強創業“孵化器”,通過專題講座、觀摩研學、座談交流、創新創業大賽等方式,以賽促學,以練提能,不斷壯大農村實用人才隊伍,整體提升產業振興人才能力水平。
挖掘“資源驅動力”,激發產業振興動能。強化黨建對產業發展的把關定向作用,打破路徑依賴,豐富產業業態,深挖強村富民的新增長點。盤活存量資源,從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方面出發,構建“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紅色矩陣,清理收回、集中流轉閑置資產資源,實行支部抓產業、產業連黨員、黨員帶農戶,發展特色農產品經濟。做優增量文章,因地制宜發展“黨建+”特色養殖、農創文旅、休閑觀光、生產服務等多種產村融合業態,最大限度地將鄉村的生態、文化、空間等資源優勢轉化為村級綜合發展效益。解鎖流量密碼,系統謀劃“黨建+農業產業+直播電商”信息化發展路徑,集中打造一批黨員直播示范點和示范基地,吸引高質量勞動力回流,挖掘培養一批“黨員直播新農人”,推動“種養增收”向“流量創收”轉變。
增強“優勢聚合力”,開拓產業振興新局。發揮“大黨建”集聚效應,優化整合各類主體發展優勢,以“組織聯建”實現“發展成鏈”,提振產業振興“動力源”。探索“跨村同建”,選取地域相近、產業相通、資源相用、優勢相補的村級黨組織,統籌配置經濟薄弱村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建立強村帶動型、產業聚合型等功能型聯合體黨委,健全議事協同、定期調度、常態督導的運行機制,持續釋放“1+1>2”的集成優勢和疊加效應。深化“村企共建”,推行“黨建+產業+訂單農業”“黨建+產業+超額收益”等模式,助力村企在“產加銷”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動村民變股民、增產又增收。深化支部聯建,以黨建賦能整合金融資本資源,探索“政企農銀保擔”多位一體的戰略合作支農模式,鏈接銀行、券商、基金等金融機構,以黨建引金融“活水”助力產業發展。(作者:姚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