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公園。記者 耿新洲 攝玉露香梨種植示范基地。記者 耿新洲 攝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壽陽縣大力培育特色種養殖產業,推動產業多元化發展,不斷壯大集體經濟,輻射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繪就鄉村振興好“豐”景。
西洛鎮段廷村:稻米飄香蟹肥美
走在西洛鎮段廷村的瀟河河畔,陣陣涼風襲來,舉目遠眺,清河逐波,稻田縱橫,四野飄香。稻田里,飽滿的稻穗隨風搖擺、肥美的螃蟹穿梭其中,呈現出一派“稻花香里說豐年”的美好景象。
“稻蟹共生”是稻田公園今年大力發展的特色生態農業之一。稻田養蟹充分利用稻蟹互利共生的關系,稻田為螃蟹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而螃蟹則變身為水稻松土、追肥的“服務員”,用生態種養殖模式實現良性生態循環。
“螃蟹苗是今年4月份放的,放的時候只有指甲蓋這么大,現在已經長到一兩左右了。”壽陽縣西洛鎮段廷村黨總支書記趙繼斌介紹,今年段廷村一共引入3萬只螃蟹,實行單季稻和螃蟹養殖,實現“一水兩用、一畝雙收”,形成綠色循環的生態種養模式。
近年來,段廷村緊跟壽陽縣康養旅融合發展方略,立足鄉村全面振興發展,依托黨組織成立的壽陽縣豐碩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集中流轉土地300畝,完成155畝水稻種植,實現了從插秧到收獲全部采用機械化耕作;同步完成“稻匯源”商標注冊和包裝設計,打響了壽陽西洛本地品牌。同時,持續擴大水稻種植規模,科學分區種植水稻,建設田間步道、觀景臺等配套設施,打造獨具特色的水域農業景觀,形成集水稻種植、水產養殖、農耕體驗、餐飲休閑為一體的瀟河生態景觀帶。
今年以來,西洛鎮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在去年“瀟河燒烤部落”基礎上,創新推出“瀟河岸邊”系列活動,通過稻田音樂節、燒烤露營、種養研學游等多種形式,吸引眾多周邊縣市游客來此打卡,沉浸式體驗山水田園之美。
“今年我們增加了‘又見儺舞’民俗表演、稻田音樂節、休閑智力游戲邀請賽、特色美食展示等現代旅游體驗項目,‘十一’期間,不少來自太原、陽泉及周邊地區的游客來這里享受休閑愜意的歡樂時光。”趙繼斌表示,“瀟河岸邊”系列活動劃分瀟河岸邊段廷段、段廷村東建公自然村、瀟河岸邊蘆家莊大橋段、濱榆線冷泉寺入口處和蘆家莊村趙金莊小組5個片區,段廷村作為承擔點位最多的鄉村,還配套完善了露營設施、親水平臺、文化空間,精心打造了南河灘一號臺、稻田公園觀景平臺和建公村3個重要節點,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的出游體驗。同時,還新增不少旅游體驗項目,著力構建農文旅多元優質產品供給體系,促進文旅消費升級迭代,全力打造旅游經濟“燃爆點”,讓產業更興旺、農民更富裕、農村更和美。
西洛鎮常村:“玉露香”鋪就甜蜜致富路
佇立常村觀景臺,秋風送爽,遠望群山,層林盡染。常蘭河緩緩流淌,玉露香梨園在白色防鳥網下安然靜謐,掛滿累累碩果,訴說著豐收的喜悅。從2011年的200畝,到如今的1.6萬畝,西洛鎮玉露香梨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村民致富路上的“甜蜜果”。
“常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晝夜溫差大,十分適合種植玉露香梨。”市衛健委派駐西洛鎮常村第一書記王鑫表示,常村玉露香梨品質極佳,在晉中市首屆特色農產品博覽會獲得金獎、第十九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獲得優秀商務獎、第二十屆綠色食品博覽會獲得金獎,在2021年度中國(山西)農產品博覽交易會再次斬獲金獎,同年11月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2022年11月被相關專業機構審定為“供深食品(圳品)”標準認證,2023年第二屆“中華好梨”鑒嘗推薦活動中獲得銀獎。
2010年,常村成立玉露香梨生產示范基地,起步發展玉露香梨產業。目前,基地累計種植玉露香梨5000余畝,其他林果面積2000余畝,掛果面積5000畝左右,2023年銷售額6700余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3000元增加到3萬余元,連續被評為國家梨產業技術體系玉露香梨示范基地和山西省農村科普示范基地。如今,常村玉露香梨遠銷北京、上海、重慶、廣州、廈門等地,常村也成了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為了香梨產業健康發展,自2011年起,常村先后成立了壽陽縣玉露香梨科技有限公司、壽陽縣常綠仁果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基地+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通過打造龍頭企業,推動香梨產業提檔升級,同時帶動農民增收。
王鑫介紹:“基地堅持依標生產,確保投入品準入控制、采收、貯藏、包裝、運輸、銷售等關鍵環節嚴格按照標準體系和綠色有機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執行;公司負責品牌建設、宣傳、銷售等;合作社負責組織農戶生產、品質把控、投入品準入等各個關鍵環節;農戶負責種植和運輸等服務。通過抱團發展,村民收入比原來分散種植翻了一倍還多。”
在推動產業發展中,常村聯合專家團隊開展技術試驗,邀請果林專家到村,提供嫁接、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指導。通過技術賦能,常村注冊了“梨村長”品牌商標,打出了村級產業發展的品牌。
昔日黃土坡,今朝梨滿枝。近年來,常村以玉露香梨為媒介舉辦梨花文化旅游節、采摘節,發展農家樂,拓展直播帶貨等銷售渠道,一棵棵梨樹變成了承載千家萬戶美好生活的“幸福樹”,水美鄉村、特色鄉村、農旅融合發展逐步成勢見效,推動特色產業向更深更遠發展。(晉中日報記者 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