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是生態福地,全縣水資源總量8.6億立方米,林木覆蓋率達到45.9%,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近年來,光山縣不斷探索、總結“兩山”轉化途徑,將生態優勢轉化成發展優勢、競爭優勢和經濟優勢,按下了生態文明建設“快進鍵”:
2020年,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四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2021年,實現空氣質量二級達標;
2022年,成功創建省級生態縣;
2023年,官渡河入選河南省首批淮河流域幸福河湖。
還有中國天然氧吧縣、中國氣候宜居縣、中國生態魅力縣……一頂頂“國字號”“省字號”桂冠花落光山。系列榮譽的背后,彰顯了光山縣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的執著和堅韌。
近四年來,光山縣立足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定位,持續打好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保持空氣二級達標,確保水質“保三爭二”,助推土壤全域改良,全縣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鄉鎮2個、省級生態鄉鎮14個、省級生態村47個、市級生態村84個。
生態美則產業興。圍繞“一稻兩油三特色”產業發展布局,近年來,光山縣創新農業投入機制,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大力發展高效、優質的種植農業,帶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發展。
目前,光山縣常年水稻種植面積穩定在80萬畝,“雙低”油菜30萬畝、弱筋小麥12萬畝;油茶基地建設規模已達到36.27萬畝,光山山茶油等10種農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成為光山縣一項特色支柱產業;全縣茶園總面積24萬畝,茶產業從業人員達15萬人,茶農人均種茶收入已達到5000元以上,“小茶樹”變成了光山人民的“搖錢樹”。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沿著光山縣官渡河漫步,天賜橋、官渡橋燈光璀璨,映照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沿河夜跑、散步的市民隨處可見,充滿歡聲笑語,盡情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生態魅力和發展活力。
自2015年起,光山縣堅持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鎮化發展,開展了官渡河沿岸10平方公里區域綜合治理,圍繞“路、橋、壩、點、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共謀劃項目48個,打造出司馬故里、龍堤春曉、竹影聞笛、狀元飛渡、望水登樓、潮擁金灘、官渡清波等官渡八景,將官渡河逐步打造成生態環境治理的樣本典范和光山人民滿意的“幸福河”。
如今的光山,山清水秀、鳥語花香,高質量發展底色鮮明。坐落在官渡河畔的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現有“四上企業”8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2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2023年全縣工業完成累計投資16.10億元,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7.63億元。以裝備制造為主導產業、紡織服裝為特色產業的“1+1”產業集群,正先后在這片宜居、宜業、宜產的土地上匯聚。
美景醉人,文化潤心,產業富民。目之所及,一個天更藍、水更清、百姓更富庶、生活更幸福的光山正步履鏗鏘,融入美麗中國、鄉村全面振興的宏偉藍圖中。(光山縣委宣傳部 向宣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