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人才。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當前,我們正處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尤為艱巨繁重,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因此,更應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打好人才“引育用留”組合拳,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使人才因素最大限度活躍起來,讓人才資源成為推動和謀劃全面深化改革的源泉活水。
人才聚,則事業興。敞開廣納賢才的大門,吸引人才近悅遠來,黨委要發揮好總攬全局的作用,把黨的領導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和組織指導,引導高層次人才到發展前沿施展拳腳,選拔優秀黨政干部人才參與改革攻堅重要任務,做好高校畢業生、歸國留學生回引工作,鼓勵各類人才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組織部門作為黨管人才的綜合職能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把人才引進作為組織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與時俱進完善引才政策、優化引才措施,向人才遞好“橄欖枝”。各地方職能部門需秉持“求賢若渴”之心,各司其職、密切配合,把各項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實到位,著力建好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臺,增強服務和保障能力,確保人才引得來更能接得住。
引才聚才是基礎,育才用才是關鍵。這就需要立足改革實際、緊跟時代發展,打造“黨建+機制改革”強引擎,為人才培育和使用保駕護航,推動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一方面,要加強組織聯動,助力人才隊伍培優育強。積極圍繞兩新組織和新業態領域加強人才培育,完善“政產學研”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加強政府、院校和企業的合作交流,促進“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協同攻關,不斷培養更多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同時,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以區域協同推動人才一體化發展,整合優化資金、項目等資源配置,推動人才培養從單打獨斗向優勢互補轉變。另一方面,要完善機制建設,保障各類人才各展其長。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就需要各級黨組織完善人才管理制度,積極為人才松綁,用好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在技術路線、經費支配、資源調度上給予人才更靈活的發揮空間,讓人才能靜心做學問、搞研究、出成果,確保有真才實學的人才有用武之地,讓更多人才能夠當主角、挑大梁。
當然,人才不是固定資源,人才工作更不是“一錘子買賣”。人才既要育得好、用得妙,更要留得住。各級黨組織要深入認識到人才工作不僅僅是人力資源工作,還是服務工作。要留住人才,就要唱好“黨建+服務保障”合奏曲,積極營造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善待人才、包容人才的環境。對于急需緊缺的特殊人才,要加強政策支持和保障,幫助人才解決后顧之憂;對于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要加大表彰獎勵力度,充分激發人才的干事創業熱情;對于具有創新潛力的人才,要堅持以信任為基礎的使用導向,允許失敗、寬容失敗,以人性化的關懷拴心留才,形成人才和發展雙向奔赴、互相賦能的良性循環,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作者:焦超超)
![](http://img.rmlt.com.cn/templates/rmlt2013/img/rmlt_logo.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