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蠶桑始于隋唐,發展于清末,興盛于20世紀八十年代,雖幾經沉浮卻歷久彌堅,從未散失“桑城”的光輝。近日,為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專業優勢,凝聚代表的集體智慧,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人大常委會立足全縣蠶桑產業發展定位,創新組建人大代表蠶桑產業小組,共謀產業發展新“絲路”,持續擦亮樂至“中國桑都”金名片。
“專業”人才支撐 共話產業新篇
2024年9月14日,樂至縣人大代表蠶桑產業小組在樂至縣蠶桑文化展示館舉行成立儀式,并開展2024年度第一次活動,標志著蠶桑產業小組正式組建。這是樂至縣人大常委會豐富拓展代表履職活動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通過專業代表小組的形式把專業領域的人大代表凝聚起來,以專業人才強化專業監督、以專業方法解決專業問題,推動代表履職開啟新的篇章。
據悉,樂至縣人大常委會打破代表層級和地域限制,按照“自愿報名、突出專業、集體履職”的原則,根據代表特長和工作需要從全縣285名縣級人大代表、1245名鄉鎮人大代表中選取28名有較強專業知識、熟悉專業情況或從事蠶桑產業的代表組建蠶桑產業小組,以代表選取的“廣度”拓寬履職的“深度”,確保人大工作力量更加專業。
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蠶桑產業小組成員偶羅石龍說:“產業小組人員配置十分科學,既有長期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的領導,也有蠶桑專業技術人員,還有蠶桑產業一線工作者,這樣的小組能更好地發揮人大代表的主體作用和專業優勢,實現代表所長與群眾所需精準對接。”
“專情”民心所盼 搭好連心橋梁
為方便專業代表聯系群眾,為群眾開辟一個反映問題的場所,縣人大常委會按照代表之家“六有”標準對東山鎮現代蠶桑產業園二樓會議室進行升級改造,積極為代表搭建學習交流、聯系選民、建言獻策、技術服務、措辦實事的創新履職服務平臺。
在成立儀式上,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劉強重點強調,蠶桑產業是樂至縣農業產業中的優勢特色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縣人大常委會歷來高度重視蠶桑產業發展,近年多次聽取和審議了蠶桑產業相關報告,人代會的代表建議也有不少關于蠶桑產業發展,各位代表要當好政府、企業、農戶聯系的橋梁紐帶,充分發揮專業小組代表集聚倍增效應,為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樂至縣人大常委會基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激發代表履職活力的政治考量,創新組建人大代表蠶桑產業小組,為蠶桑產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將為農業增效、農村增綠、農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貢獻。
“專致”產業發展 助力經“桑”致富
樂至縣人大常委會堅持按照“專業、專題、實干、實效”的原則,在產業小組籌備伊始就確定了“增加蠶農收入,做強做優產業”的總體目標,明確了“家站+專業+服務”的工作模式,以活動為載體,采取“學、看、聽、議”多種形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在蠶桑產業小組成立儀式結束后,隨即開展了第一次小組活動。代表們先就蠶桑產業近年來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交流座談,共同探討加快蠶桑產業發展思路與對策??h蠶桑局負責同志在現場對代表們提出的問題一一作答、詳細解釋,對代表們提出的建議意見認真傾聽、逐一記錄,承諾將逐條梳理研究、逐項抓好落實。
“目前,全縣桑園面積14萬余畝,年產繭4000余噸,年綜合產值20億元,‘樂至蠶繭’‘樂至生絲’成功登記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樂至縣于2022年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桑都’稱號……”在東山鎮現代蠶桑產業園視察過程中,縣蠶桑局局長都國勝向代表詳細介紹全縣蠶桑產業發展以及蠶桑促農增收等情況。代表們紛紛表示,樂至縣蠶桑產業提檔升級、全鏈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發展信心更強了,履職盡責的勁頭更大了。(資陽市樂至縣人大常委會 蔡華 張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