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棗林西社區考察時指出,社區工作根本上是為了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家園,是創新社會治理的基礎平臺,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具有重大意義。黨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作為新時代的社區干部,我們唯有用心、用情和用力辦好民生實事,才能把社區工作做到位做到家,在辦好一件件老百姓操心事、煩心事中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知責于“心”,用心辦好民生實事,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社區處在黨和政府聯系、服務居民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社區黨組織越是堅強有力,基層治理越是有效。將黨建為民服務下沉,定期開展健康問診、義務理發、安全和法律知識宣傳等服務活動,打造“家門口”便民服務模式。社區以延伸式服務,把群眾的“關鍵小事”作為工作“頭等大事”,做到知行合一,多到群眾身邊走動,走街頭,到巷尾,看看轄區“煙火人氣”,與群眾一起“圍樓夜談”,家長里短間,以心換心,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中,了解“急難愁盼”事,為群眾謀求利益和福祉,拉近與群眾的距離,贏得群眾的好口碑、真贊許。
枝葉關“情”,用情補齊治理短板,讓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構建社區工作體系,要突出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組建小區黨組織,補齊治理短板,讓社區治理從“有心無力”為“一呼百應”。在小區形成黨建“聚鄰力”,不斷構建“幸福里”建設,小區黨組織在“社區—網格—微網格”三級治理體系基礎上,充分發揮小區黨員、網格長、微網格員、居民代表等人群力量,搭建“家里”小事“微循環”閉環治理模式,通過建立小區調解工作室、議事會等,從源頭上化解矛盾,快速、精準、高效調解了各類矛盾糾紛,在社區營造一個“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矛盾有效調解”的良好和諧幸福氛圍。
群策群“力”,用力提升治理效能,讓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做好社區治理工作,關鍵在看治理效能。堅決打破因循守舊的治理思維和模式,克服按部就班的治理慣性,樹牢開放先進的視野,不斷精進工作方法、不斷創新治理路徑,緊扣群眾的急難愁盼,多元力量聚在一起、合到一處,切實能在“家門口”辦好居民“急難愁盼事”,才能不斷寫就社區“故事”,營造更多的居民幸福場景。社區黨組織要團結合力,進一步破除向后看、找慣例思維,加強紅色領航,聯動職能部門難題共解,治理共助,推動“紅色物業”良性發展,唯有將黨建引領與社區治理落實落地,以健全的治理制度,暖心的服務,才能讓居民幸福觸手可及。(作者:卞建美)